消失數十載 金柳重返日月潭

中國時報【沈揮勝╱南投報導】 1909年由日本學者在日月潭採集發現、並以舊地名命名的台灣特有稀有植物「水社柳」,因環境變遷曾被認為已在原發現地絕種;日管處因緣際會,獲悉有青農成功復育該植物,9日在水社地區栽種80棵樹齡8年的植株,期待營造水社自行車道,成為水社柳黃金意象! 水社柳 台灣原生特有種 水社柳花序金黃,又名「金柳」;因由草野俊助採集發現,因此也稱「草野氏柳」,為台灣原生特有種。水社柳分布除了舊名「水社海」的日月潭外,宜蘭神祕湖與雙連埤、屏東牡丹鄉東源村山區也有發現;但因其生育地狹隘且極度稀有,野外成熟個體漸少,曾被林務局評估為「瀕臨絕滅」等級。 日月潭畔的水社柳,歷經水庫興築、水位上升等環境驟變,已消失約30年,民眾回憶上次看到其冬季盛開的金黃花穗,大致都在1980年代;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楊國禎、特生中心學者黃朝慶曾針對潭邊現存原生柳樹逐一檢視,發現全都是水柳,沒找到任何1棵水社柳。 日管處9日所栽種的這批水社柳,來自頭社盆地。921震災後,特生中心學者進駐魚池鄉輔導農民環境觀念,在生態課程中,發現頭社大排岸邊有10幾棵「看起來很不一樣的柳樹」,經鑑定竟為台灣最古老,且與人們最親近的水社柳群落。 頭社大排岸邊 發現驚喜 當地居民王順瑜於2007、2009年以無性繁殖方式復育水社柳苗木,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埔里管理站主任施宗泓,日前與王順瑜接觸並洽談合作,玉成美事。 水社柳重返水社,日管處長洪維新、魚池鄉農會理事長劉啟行及總幹事王威文、黃朝慶都感欣慰且興奮!這批8年樹齡的植株目前都已含苞,有機會在2個月後綻放金黃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