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化石燃料 美中表現不積極

在杜拜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數十個國家和數百個環保組織呼籲淘汰石油、天然氣及煤炭,但中美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碳排放國和經濟體,並未做出回應。美國副總統賀錦麗2日在峰會上發表演說時,沒有提及這個話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致辭時也對此沈默,都顯得態度不積極。

美國如今是全球最大的產油國,亦是最大的石油消耗國。中國則排放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溫室氣體,煤炭占很大比重。11月15日「拜習會」召開前,美中兩國發表關於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聲明,提到支持20國集團(G20)領導人宣言所述,努力爭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增至3倍。

德國之聲4日報導說,中美在應對氣候危機上的合作受到外界關注,但實際上兩國立場和利益並不一致。美國主要是擔心碳排放補償問題。碳補償(carbon offsetting)係指,個人或組織向二氧化碳減排事業提供相應資金,以充抵自己的碳排放量。美國也要求,中國應加入它的行列,不僅大幅度減排,而且應該為「損失與損害」基金捐款。

中國則認為自己與英美等已開發國家長久的排放歷史相比,當前的高排放僅僅是近幾十年之事。且根據1992年簽署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中國仍是開發中國家,事實上有資格獲得損失與損害基金的資助,而不是被要求捐款。

中國的燃煤發電廠占全世界一半。官方說法是,到2030年以後再逐步降低排放量。但專家認為,這與將全球暖化升溫限制在攝氏1.5度的目標相悖。不過,總部位於赫爾辛基的「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分析認為,中國特別是光伏(太陽能)能源將大幅提高,2030年的裝機容量預計將達約210兆瓦。這意味著,中國在一年內的光伏裝機容量就將是美國總裝機容量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