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傳統漁業之傳承-耙文蛤文化與文蛤料理報你知

淡水河口漁民耙文蛤。(淡水區漁會提供)
淡水河口漁民耙文蛤。(淡水區漁會提供)

淡水河口漁民耙文蛤。(淡水區漁會提供)

新北市漁業處(一)日表示,鮮少民眾知道淡水河口有文蛤,更不知道這裡是臺灣養殖文蛤的起源。淡水河口的沙質海底相當適合文蛤生長,早期盛產文蛤,只需簡單的漁具及利用天然的潮水就能採捕文蛤,現仍有淡水漁民遵循著古老漁法,讓淡水在地特有的傳統漁法在今日傳承了下來,透過文蛤放流復育,並採季節性捕撈,使淡水河口生態得以永續平衡。

為保留與傳承淡水河百年傳統「耙文蛤」文化,每年新北市政府及淡水區漁會在淡水河口進行文蛤苗增殖放流計畫,放流數以百萬計的文蛤苗至淡水河,希望透過放流計畫讓淡水河的蛤苗復育繁殖,延續淡水河的耙文蛤文化,重現淡水河文蛤的昔日盛況。

過去皆認為臺灣養殖的文蛤是來自日本的麗文蛤,然而今(一一二)年三月農業部水產試驗所透過DNA鑑定技術,確認我國養殖的文蛤並非日本的麗文蛤,而是土生土長、尚未被描述的新種,正式在國際SCI期刊發表並將其命名為「臺灣文蛤」(Meretrix taiwanica),這也就是說,淡水河的文蛤是正港原生種的「臺灣文蛤」。

漁業處指出,文蛤為高蛋白低脂優質食品,更具備大部分魚貝類的營養素,如蛋白質、鈣、磷、鉀、維生素B12、維生素E及牛磺酸等。文蛤營養豐富又美味,也是平價、好料理的水產食材,不管是煮湯還是做成各種料理都很適宜。

漁業處說,如果不想自己動手料理,推薦您到淡水漁人碼頭內木棧道下的大胖活海產也有文蛤料理,現撈新鮮的文蛤現點現做 ,店內邊用餐邊欣賞無敵山河美景,吃完還能在漁港散步走走,感受漁港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