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外僑墓園 加僑年年來打掃

中國時報【吳岳修╱新北報導】 清明節是華人慎終追遠、緬懷祖先的節日,新北市淡水區因是台灣早年繁盛港口,76位洋人客死異鄉身留台灣,葬在現今淡江中學校園內幽靜的淡水外僑墓園,這塊園地本是著名加拿大籍馬偕博士購為養老之用,但他在遺囑中要求砌牆與洋人墓隔開,象徵他已是台灣人,外僑墓園也改列古蹟不再收葬,但每年清明時節,加拿大外僑協會與外籍人士都會前來打掃墓園,加僑協會今年3月30日也號召30多人一起打掃墓園。 淡水古蹟博物館長柏麗梅指出,1867年到1974年間,76位來自英、美、加、德等11國洋人葬在外僑墓園內,其中3座不知姓名、3座僅存墓碑,不乏對台灣多有貢獻的洋人;例如德國工程師巴恩士(MAX E. HECHT)為清朝聘請的砲臺建築工程師,協助劉銘傳在基隆、安平、旗后、滬尾與澎湖建造10座砲臺,為台灣海防做出重大奉獻,清政府在他死後還賜碑「大清欽賜雙龍三等第一寶星德國人巴恩士之墓」。 為傳教奉獻一生的台灣北部基督長老教會牧師吳威廉(William Gauld)也安葬在此,吳威廉17歲立志來台傳教,運用他在建築所學知識,在台北市北投及大稻埕、基隆、新竹、鳳林等地建立多所禮拜堂及教會建築,一生在台灣傳教32年,畢生心力與生命都奉獻給台灣,也留下許多珍貴的文化與建築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