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討社會議題 盼帶動關懷與互動

記者劉昕翊/專訪

臺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今年邁入第27屆,獲今年廣播新聞報導類特優的黃柏諺表示,回收場是大眾較少注意之地,但它的消失牽涉的層面卻很廣,除當地的衛生環境,也涵蓋拾荒工作者的生計問題、都市發展等。

黃柏諺指出,他長期關注貧窮相關議題,在得知北市萬華最後一間回收場即將消失後,更想深入探討地方回收場的存續對都市環境的重要性及影響力,同時也希望藉由報導提醒大眾,依靠回收場生活的拾荒者,在撿拾回收物過程,不僅對環境有貢獻,也撿回生命的尊嚴;另他也期許在報導之後,除讓議題更擴散,也創造更多社會與貧困處境的互動機會。

獲得電視新聞報導獎佳作的劉宜頻及黃映婕分享,感謝評審對《送愛到尼屋下 溫柔布革命》的肯定,透過報導帶領國人了解當地婦女普遍較低的社會地位,但自從臺灣客家人林念慈前往設立布衛生棉工作坊後,婦女從中找回自信與自身價值;最令她們印象深刻的是,在採訪過程,因當地居民樂觀、隨性與知足的生活態度,讓她們體驗有別以往,按部就班的採訪流程。

獲得廣播新聞報導類特優的黃柏諺。(記者劉昕翊攝)

獲得電視新聞報導獎佳作的劉宜頻(右)及黃映婕。(記者劉昕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