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福島核電廠、困難歸還區!這些地方暫停在12年前 還不能住人

記者張雅筑、攝影羅正輝/日本報導

福島第一核電廠在12年前發生事故,至今仍在進行廢爐、除役作業中。(圖/記者羅正輝攝)
福島第一核電廠在12年前發生事故,至今仍在進行廢爐、除役作業中。(圖/記者羅正輝攝)

談及「福島」,大家的直覺肯定是想到12年前的東日本大震災,也被稱為「日本311震災」,以及核電廠事故。但究竟過了怎麼久的時間,當地變成什麼樣了呢?與宮城縣和岩手縣相比,福島縣的復興之路確實更艱難和耗時,還是有部分地區是無法居住的,也就是所謂的「困難歸還區域」。這次《三立新聞網》前進到福島第一核電廠以及一般人是無法進入的困難歸還區,或許要完全恢復仍需要一段時間,但他們從未放棄過,相信著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和機會。

【持續進行廢爐作業的第一核電廠】

雖然核電廠被海嘯沖毀,但廠房經整修後,外觀的「傷痕」已沒有那麼嚴重。
雖然核電廠被海嘯沖毀,但廠房經整修後,外觀的「傷痕」已沒有那麼嚴重。

在2011年的3月11日下午,日本東北近海發生規模9.0的強震,接著發生大海嘯和多起餘震,無情的巨浪重創沿海多個城市,更衝破福島第一核電廠防線。那時海嘯的高度近15公尺,大量的海水直接灌入核電廠的地下室,應變用的柴油發電機設備被沖毀。1、2、3、4號機組反應爐的冷卻系統異常停止運作,無法降溫之下進而引發氫氣爆炸、輻射外洩和核燃料棒熔解,最後迫使逾15萬人得撤離。

昔日是全球最大發電廠之一的福島第一核電廠,最終在2019年7月31日決定走向廢爐,目前持續進行中,希望能在2041年到2051年能完成。

發生過氫爆和輻射外洩的核電廠,肯定讓人聞之色變,對於當地的居民,也或多或少會預設立場「能逃多遠就逃多遠」,但事實卻是相反的,廠區裡高達7成以上的工作人員是福島居民,他們不僅沒有畏懼,整體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般上班族一樣。至於發生爆炸的廠房,站在最接近的高台上望去,確實還是可以看到一些當年的海嘯沖毀的痕跡,但整體外觀其實都是經過整理的,若不仔細看,其實就和一般的廠房沒兩樣。

【進入核電廠廠區的裝備】

目前廠區內漸漸有許多地區是僅要穿著一般防護背心、安全帽和腳套、橡膠靴等即可。
目前廠區內漸漸有許多地區是僅要穿著一般防護背心、安全帽和腳套、橡膠靴等即可。

進入福島第一核電廠前會有身分檢驗,包括提供護照還有按指紋,接著會檢查身上有無不得帶進去的東西,有點類似出入境的通關。

接著會拿到基本的防護裝備,在事發剛開始時還需要穿整套的防護衣,不過現在只要穿簡單的背心以及腳套上他們所發的兩雙藍色襪子和橡膠靴,並配戴手套、口罩和安全帽即可。特別的是,進去前會發一台計數器給我們每個人掛在身上,目的是要知道我們從進去到出來,大概累積了多少輻射量。此外,在進去前後,每個人也會進行「全身放射線計測器」檢查,藉此了解我們進去前後,體內的放射性物質劑量差異。

【在福島核電廠服務的官員心聲】

自311震災後就到福島服務的經濟產業省參事官木野正登,他表示,正常2、3年就可以調離,但他決定繼續在當地為復興盡力,所以持續在福島工作至今。(圖/記者羅正輝攝)
自311震災後就到福島服務的經濟產業省參事官木野正登,他表示,正常2、3年就可以調離,但他決定繼續在當地為復興盡力,所以持續在福島工作至今。(圖/記者羅正輝攝)

帶著我們在核電廠採訪的日本經濟產業省參事官木野正登,他在2011年3月20日,也就是地震發生後的第9天來到福島核電廠服務,事實上早就可以調離這,但木野先生卻沒有提出這樣的申請,而是一做就做了12年,甚至申請繼續留在福島。詢問他為什麼,木野先生平淡地表示,「我決定我的工作就是協助核電廠進行廢爐,以及為當地復興盡一己之力,所以選擇留在這裡。」

【核電廠的挑戰與未來】

ALPS處理水的存放,預計2023年的秋天就會裝滿,所以最快今年春夏會透過海底隧道稀釋排放到大海裡。
ALPS處理水的存放,預計2023年的秋天就會裝滿,所以最快今年春夏會透過海底隧道稀釋排放到大海裡。
ALPS處理水的存放,預計2023年的秋天就會裝滿,所以最快今年春夏會透過海底隧道稀釋排放到大海裡。
ALPS處理水的存放,預計2023年的秋天就會裝滿,所以最快今年春夏會透過海底隧道稀釋排放到大海裡。

核電廠的廢爐作業過程,已經囤積了大量的「ALPS處理水(使用名為ALPS的淨化裝置對「汙染水」進行淨化處理,直到氚以外放射性物質的含量符合排放相關管制標準為止。)」目前整個廠區內已建造多達1080座的儲藏槽,總儲藏量為137萬噸,但每天持續會產生130噸的處理水,預計2023年的秋天就會裝滿,所以現在正在興建海底隧道,將逐批把福島第一核電廠儲存的含氚處理水排放到海洋,最快2023年春天或夏天執行。

木野先生坦言,即便透過IAEA(國際原子能總署)做了非常多的說明,但仍有許多海外國家不能理解,「我覺得這代表我們的努力還不夠,今後也希望能夠直接透過大使館以及各種外交路徑,持續進行安全性的說明。」強調會繼續從科學角度來解說讓大家理解,木野先生解釋道,因為不論是世界各國排放的氚與他們接下來預計要排放的處理水,從科學層面上來看是一樣安全的。

排放處理水要取得周圍各國的理解、核燃料殘骸的處置更是棘手,但其實廢爐作業結束後也是另個挑戰!木野先生表示,每年日本花2000億日幣(約4.5千萬新台幣)在進行核電廠廢爐作業,這麼多經費在這地區運轉,某種程度來說,福島的經濟有一部分是由廢爐產業在支撐,但一旦結束後,福島這地區等同會有大規模的工作消失,「因此將來有需要再開發出新的產業來代替這部分」。

【按下暫停鍵的困難歸還區域,仍無法住人】

圖為大熊町的困難歸還區域,建築物正在進行除染作業。(圖/記者張雅筑攝)
圖為大熊町的困難歸還區域,建築物正在進行除染作業。(圖/記者張雅筑攝)

這12年來,福島縣部分地區陸續解除避難指示,但仍有許多地方暫時回不去,被歸列為「歸還困難區域」,也就是整年累積劑量超過50毫西弗的地區,得徹底疏散避難,原則上是禁止進入的。這次因為採訪需求,我們得以短暫進入到被俗稱「禁區」的困難歸還區域,眼前的每一幕都讓人看了震憾和不捨。

其中一個地方是福島浪江町的川房大柿地區,路邊架著告示牌,清楚寫著「歸還困難區域」,放眼望去,清楚感受到這個地方彷彿被按下了暫停鍵,停滯在2011年的3月11日。房子明明還在,但卻等不到人回家;長滿野草的公車站,不再有乘客上下車;生鏽的販賣機,裡頭飲料不知道過期了多久。

福島浪江町的川房大柿地區,目前仍被列為困難歸還區域,房舍、公車站等都維持在12年前的模樣。(圖/記者羅正輝攝)
福島浪江町的川房大柿地區,目前仍被列為困難歸還區域,房舍、公車站等都維持在12年前的模樣。(圖/記者羅正輝攝)
福島浪江町的川房大柿地區,目前仍被列為困難歸還區域,房舍、公車站等都維持在12年前的模樣。(圖/記者羅正輝攝)
福島浪江町的川房大柿地區,目前仍被列為困難歸還區域,房舍、公車站等都維持在12年前的模樣。(圖/記者羅正輝攝)

隨身攜帶的核輻射檢測儀,在我們下車後不斷地發出「嗶嗶嗶」聲響,因為這裡仍在進行除染作業中。帶著我們採訪的福島人本田先生,指著一旁成堆的的黑色太空包(除染袋)裡,告訴我們,那裡面裝的就是裝著被輻射污染的土壤、草木等。果不其然,當檢測儀一靠近後,數值馬上飆高。

住宅周遭、道路的除污、除染作業,包括打掃、清洗與挖除表層五公分土壤,而在離住宅區與農地邊界20公尺內的樹木,得移除枯枝落葉、修剪枝條,去除底部的土壤,至於農地、果園的話則更麻煩。究竟正在進行除染作業的「歸還困難區域」輻射狀況如何呢?我們好奇把檢測儀靠近路邊草地、水溝蓋,沒想到輻射值直接上升到11.91微西弗(µSv)。

目前這個地方仍在進行除染作業,成堆的的黑色太空包(除染袋)裡,就是裝著被輻射污染的土壤、草木等。(圖/記者羅正輝攝)
目前這個地方仍在進行除染作業,成堆的的黑色太空包(除染袋)裡,就是裝著被輻射污染的土壤、草木等。(圖/記者羅正輝攝)
目前這個地方仍在進行除染作業,成堆的的黑色太空包(除染袋)裡,就是裝著被輻射污染的土壤、草木等。(圖/記者羅正輝攝)
目前這個地方仍在進行除染作業,成堆的的黑色太空包(除染袋)裡,就是裝著被輻射污染的土壤、草木等。(圖/記者羅正輝攝)
採訪團隊將檢測儀靠近路邊的草地,輻射值直接上升到11.91微西弗(µSv),也因此這裡目前還無法住人。(圖/記者羅正輝攝)
採訪團隊將檢測儀靠近路邊的草地,輻射值直接上升到11.91微西弗(µSv),也因此這裡目前還無法住人。(圖/記者羅正輝攝)

沿途清楚可以看到看到作業員正在進行除染作業,就是希望能慢慢讓這解除禁區,慢慢恢復「生機」。對比繁華的東京、觀光地區,福島雖然本來就不是一線城市,但看著這些地方連住人都無法,難免覺得震憾和不捨。

12年過去了,多少人還記得這個災害不知道,但可以知道的是,當地有的逐漸恢復正常生活,還有的,正在努力中。

【居民的心聲】

福島大熊町也是重災區,但近幾年部分地區已經解除避難指示,居民可以陸續搬回去生活。福島大熊町居民山本千代子說,那時地震發生時,全町人民都接到指示要前往避難,根本沒什麼時間準備,隔天大家都得前往避難,因為不離開不行。起初大家先到常磐的體育館,幾百人就在那生活,接著再前往會津若松,住飯店好一陣子後,再入住臨時住宅和復興住宅,山本千代子表示,自己總共在津若松避難了八年。

福島大熊町居民山本千代子,在得知可以回到故鄉後,她毅然決然地搬回,感性地表示,看著這裡慢慢恢復生機,其實也是另一種回憶,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圖/記者羅正輝攝)
福島大熊町居民山本千代子,在得知可以回到故鄉後,她毅然決然地搬回,感性地表示,看著這裡慢慢恢復生機,其實也是另一種回憶,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圖/記者羅正輝攝)

3、4年前選擇回到這裡,原因無它,因為這裡是家鄉。山本千代子回憶剛回來到現在的狀況,她說,原本這裡什麼都沒有,只有災害公營住宅以及町公所,以及兩間臨時店鋪而已,不過這三年間陸續蓋了很多交流設施、商業設施,「我們看著這些設施從最早開土到完工,看著這些建築物從蓋地基到一步一步蓋起來的過程,對自己來說這一切都是寶貴的回憶。」

雖然災害多少帶來遺憾和悲傷,但居民們選擇向前看,也肯定政府持續復興工作。最後他們也熱情的邀請台灣、國外民眾,有機會不妨到福島走走看看,會發現,真的和想像中的不一樣。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請戶奇蹟!小學遭2層樓高海嘯淹過 全校師生靠兩關鍵活了下來
福島禁區裡的父愛!311過了12年 他持續找女兒遺骸:請記取我們的教訓
解封後訪日被她感動!唱台語歌、揮國旗目送 日本老闆娘謝台灣近12年了
311街頭演唱2小時募70萬 日本人住台21年吐真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