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台日情誼 設立台灣高座少年工顯彰碑

觀傳媒 報導
觀傳媒 報導

(觀傳媒高屏新聞)【記者宋德威、陳佩琪/高雄報導】今年適逢台灣少年工赴日80周年,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以及由少年工第二代組成的台日交流高座之友會,共同舉辦「台灣高座少年工赴日80周年紀念大會」;並徵得高雄市政府同意,於高雄旗津這座全台唯一紀念二戰台灣兵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園區設立「台灣高座少年工顯彰碑」,以紀念並重視這段珍貴的歷史記憶。

台灣高座台日交流協會會長李雪峰、副會長何春樹以及吳迫、東俊賢、徐水禮、馬玉煌、張金煥、黃文木、詹獻煌、廖受章等十位少年工齊聚一堂;日本方面,高座日台交流協會石川公弘會長、日台高座之友會橋本吉宣會長、日本台灣平和基金會西田健次郎理事長亦率團來台參與盛會。

日台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奧正史所長、是枝憲一郎副所長、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林慶鴻副秘書長、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李旭騏館長、台籍日軍看護婦廖淑霞女士、立法委員許智傑、高雄市議員林智鴻、張博洋、黃飛鳳、黃捷皆出席揭碑典禮,表達祝賀之意。

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理事長朱家煌表示,很榮幸在這座許昭榮先生以身殉道而催生的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園區,豎立台灣高座少年工顯彰碑,見證歷經了80年的台日交流。現在是戰後台日間往來最熱絡的時期,雙方都在找回歷史記憶,牽起兩地羈絆。若有其它二戰相關團體,願意來公園立碑,我們都很願意提供協助,一起見證歷史。

台日交流高座之友會會長何敏豪認為,選在少年工當年受訓、出發地高雄,設立顯彰碑別具意義。感念少年工們二戰時期前往日本學習技術,並於回台後貢獻己力,成就今日台灣產業經濟非凡的基礎,功不可沒。

1943年起,共有8,400餘名精挑細選的優秀台灣青年,通過了嚴格選拔考試,以日本海軍工員的身分,分批前往神奈川縣高座海軍工廠,學習製造軍用飛機。TdA臺灣設計聯盟理事長楊佳璋是該座顯彰紀念碑設計者,他表示,碑體造型以極簡的飛機向上飛行的意象,前後兩面的多邊形互相扣合,密不可分。代表著高座少年工勇往直前、不畏艱難的勇氣與毅力。雙面對稱的視角,不管從哪個角度觀看,都在突顯高座少年工同心向上、不卑不亢、努力不懈的奮鬥精神。

除了向少年工們傳達長久培育台日友情的謝意,更希望能夠將這段歷史繼續向下一個世代傳遞,持續深化台灣、日本兩國的情誼,並藉此讓民眾更加認識台灣近代戰爭史及戰爭人權議題,傳播和平意志。

<img src=

" />

<img src=

" />

<img src=

" />

<img src=

" />

<img src=

" />

<img src=

" />

<img src=

" />

<img src=

" />

▲自第一批台灣少年工赴日,迄今已屆80周年,除了舉辦紀念大會及設立紀念碑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也與高雄市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台日交流高座之友會合作,辦理「造飛機的日子-台灣少年工微型展」,同時於5日起在「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開始展出。(圖/記者宋德威 攝.2023.08.05)

<img src=

" />

<img src=

" />

<img src=

" />

<img src=

" />

<img src=

" />

<img src=

" />

<img src=

" />

<img src=

" />

<img src=

" />

<img src=

" />

<img src=

" />

<img src=

" />

▲這些青少年多數未滿20歲,被稱為「台灣少年工」。戰後回台的少年工們奉獻所學,奠定台灣工業發展基礎,並於解嚴後成立「台灣留日高座同學會」(2003年更名為「台灣高座台日交流協會」)紀念當年的歷史,與日本高座會及各地民間團體積極交流,促進台日友好。(圖/記者陳佩琪攝.202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