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導】高職升了沒?8成2技職畢業生拚升學 教授嘆:念大學是面子問題
台灣高職生升學率連年在8成上下徘徊,長期來看持續走高,形成職校也要拚升學的弔詭情況。看在第一線的高職教師、科技大學教授眼裡,主因仍是人人有大學的時代,沒有大學文憑似乎就矮人一截,「是面子問題」,他們也呼籲,政府對此應該回過頭來,認真盤點證照制度,並重整技職教育與學術之間的分流。
接起電話的時候,台科大電子工程系特聘教授阮聖彰正接下外交部的任務要遠赴巴拉圭,協助當地設立大學、教課,「這裡跟台灣60年代的看法很像,大學就是最高學歷,沒人要念研究所。」
高職畢業生升學率高達82% 大學文憑幾成求職標配
相距12小時的這一端,台灣高等教育的在學率,在2020年時已經達到75%。相較之下,美國的在學率是48%、英國則為47%,同樣位於亞洲的南韓則是70%,大學文憑幾乎已經是台灣學生求職的標配。
近來隨著產業缺工,技職教育崩壞的討論甚囂塵上,就讀技職的學生人數連年減少終於逐漸受到矚目,然而事實上,對產學來說還有另一個問題是,本來預設培養技術人才的技術型高中,也就是俗稱的高職,「拚升學」情況越趨嚴重,根據教育部最新出爐的高中學生畢業概況調查,高職畢業生10年前的升學率就高達78%,來到如今已經連續3年突破80%,2022年儘管稍有減緩,仍為82.04%,這個趨勢只怕是回不去了。
看在教學第一線的阮聖彰眼裡特別有感觸,他指出,其實德國、日本如今也面臨技職教育學生減少的問題,技職的危機是世界趨勢,越現代化國家越容易如此,尤其台灣,「父母聽小孩18歲就要去工作,嚇都嚇死了,幹嘛不念大學?大家都有念大學啊,這是面子問題。」
如今人人有大學,就連技職都要再念4年的趨勢,很大因素要回到廣設大學政策,90年代隨著經濟水準提升,人民受教育需求逐漸提高,因此民間出現廣設大學的訴求,然而當時教育部卻便宜行事,讓專科學校升格技術學院,而後升格科技大學,也造成如今台灣竟有將近150所大專校院,其中私立科大就有55所。
阮聖彰以此指出,20年前科大只有台科大,高職生升學率當然低,後來學校越設越多,學生就會跟著念上去,廣設大學的目標是要提昇人民素質,從這點來看並沒有錯,但這個政策並不包含跟職業連結,如今技職被削弱甚至沒落,並不意外。
另一個問題是少子化現象日益嚴重。全國私校工會副理事長尤榮輝指出,在新生人數持續減少下,加上學校又有招生壓力,不斷放寬門檻、祭出獎學金等利多搶學生,也讓學生越來越容易考上大學,不只是前段私校,甚至就連進入國立學校的機會也越來越高,進一步造成高職生的升學率逐步提高。
這些群科好就業?第一線教師:家境才是主因
阿龐(化名)任教於某高職的輪機科,航海、輪機是具有稀少性的群科,學生畢業後若當船員,薪資往往上看7萬元,但他多年來觀察發現,學生畢業後只有3到4成會直接就業,其他的還是往大學去,甚至學校也設立過更就業導向的實用技能學程,還簽好合作,學生一畢業就能去一線大廠工作,但真正踏入職場的依然寥寥可數,「因為學生或家長還是會覺得,這樣子沒前途。」
技職教育拚不拚升學,其實不同群科之間也有差異。2022年畢業生就業率最高的高職群科裡,第一名為前身是綜合職科,以特教生為主的服務群,就業率高達58.26%,再來就是美容造型群的50.42%,來到第三名的海事群,僅剩下35.57%,動力機械群位居第四,就業率為34.55%,排行第五的餐旅群則為32.73%。
阿龐指出,除了因為這些群科,對應的產業就業門檻比較低,高職畢業就可以勝任外,這也和家庭背景、經濟需求有關。
受訪這天,阿龐的學校裡剛結束免試入學的撕榜作業,同屬餐旅群的食品科、烘焙科高居前二志願,沒過多久名額就已用盡,反倒資訊科的熱門程度敬陪末座,「因為餐旅念完就能直接去工作,資訊科念完高職也只能當作業員。」
他觀察會念這些群科的學生,家長多是中下階層,社經地位並不突出,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較低,此外家庭可能也有較高經濟需求,才讓學生選擇就業導向的群科就讀,並希望畢業後就出外工作賺錢。
而不僅專業會有影響,學生所處地區與此也是息息相關。根據2021年度統計,高職生就業率最高的地區,依序是澎湖縣20.12%,台東縣18.44%、屏東縣17.66%、嘉義縣17.48%,以及花蓮縣16.4%,這5個縣市的就業率,都遠高於全體高職生平均數的9.4%。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政策部副主任巫彰玫指出,偏鄉、都市化程度較低的地區,風氣大多傾向直接就業,這些學生的父母本身多半也是經濟弱勢,早早就外出工作,也會對孩子有同樣的期望,覺得念完高中、高職就可以。她感嘆,華人社會無可避免就是認為念書比較好,會提早就業的,還是因為家庭經濟。
學歷通膨卻未影響薪資 學者籲重整教育分流
隨著時代變遷,如今台灣已然面對「學歷通膨」的危機,也就是求職的最低學歷門檻越拉越高,求職網站上,大專以上學歷可說是找差事的基本款;然而同時,學歷卻未必與薪資相關,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1年大學教育程度者每年的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64.47萬元,低於專科畢業者的65.36萬,且已經是第9年落後,從收入來看,一昧升學未必是好事。
阮聖彰認為,政府應該重新盤整技職教育的存在,假若真的想保障技職教育,就該給予保護,比如落實證照制度,現況是高職的文憑、證照與就業並沒有相關,不是餐飲科畢業也可以考餐飲證照,甚至開路邊攤也未必要證照,反倒是申請大學時可以用證照加分,等於制度上也是變相鼓勵升學。
阮聖彰談到,在教育的分流上也該更有區隔,目前科大要拚研究、論文點數,大學也在拚產學合作、業界實習,該有的分流全部混淆,技職教育應該要重新盤整,雙方培育的人才不要重疊,同時既然學生人數已經減少,就更該走向精緻化,落實小班的師徒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