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救援泰坦號多難?專家:人類僅知20%海底、太空旅行還容易些

觀光潛水器「泰坦號」(Titan)失蹤至今逾3天,美加在北大西洋合力大規模搜索仍一無所獲,讓深海救援行動的「高難度」引起全球關注。事實上,儘管人類探索海洋已有數萬年,不過卻只繪製出20%海底地圖,且科學家始終認為,太空旅行比潛入海底更容易。

人類目前只繪製出20%海底地圖。(圖/翻攝自《CNN》)
人類目前只繪製出20%海底地圖。(圖/翻攝自《CNN》)

《CNN》報導,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WHOI)資料顯示,有12名太空人曾登月,總計度過300小時,不過西北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的最深處、深約1.1萬公尺的「挑戰者深淵」(Challenger Deep)卻只有3人曾抵達,累計時間僅為3小時。資深海洋學家費爾德曼(Gene Feldman)表示,「人類擁有的月球和火星地圖比自己星球的更詳盡。」

深海探索風險

費爾德曼指出,深海探索極其危險;根據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在海面下每移動10公尺,就多承受1個大氣壓,前往「挑戰者深淵」相當於承受著50 架大型噴射機的壓力,「在極端壓力下,微小的結構缺陷都可能帶來災難。」

另外,配備聲納技術的船艦「運作成本高昂」,每天需花費4萬美元。根據海洋生物普查計劃(Ocean Census),據信存在於海洋的220萬物種中,人類僅知約24萬種,目前確切總數仍是個謎。然而,科技的進步使人類不再需要親自下水探索,深海機器人(deep-sea robot)、高解析度水下成像(high-resolution underwater imaging)、海洋生物DNA定序等技術,都幫助人們快速發現新生命。WHOI已和NASA合作,開發無人潛航器(UUV),可承受海平面1千倍以上的壓力,專家正努力創建名為Seabed 2030的海底地圖。

據信存在於海洋的220萬物種中,人類僅知約24萬種。(圖/翻攝自《CNN》)
據信存在於海洋的220萬物種中,人類僅知約24萬種。(圖/翻攝自《CNN》)

調查海洋益處

英國牛津大學海洋生態學家羅傑斯(Alex Rogers)指出,調查海洋有助了解地震危害、促進生物醫學發展。1969年從海綿中找到的藥物阿糖胞苷(Cytarabine),被用於消滅癌細胞;錐螺(cone snail)毒液中的化合物幫科學家研發了強效止痛藥齊考諾肽(ziconotide);從海底熱泉微生物中發現的酶,更協助開發出了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技術。

深海探索史

荷蘭工程師考姆里斯(Cornelis Drebbel)1620年建造了第一艘潛艇,不過只下沉到淺水區;直到1960年,瑞士設計、義大利製造的深海潛水艇「的里雅斯特號」(Trieste)才首次抵達「挑戰者深淵」,停留了20分鐘,也是首次載人探測。

大導演詹姆斯·卡麥隆(James Francis Cameron)2012年駕駛單人潛艇深海挑戰者號(Deepsea Challenger)抵達深淵,成為首位隻身潛入的探險家,逗留了3小時多。美國退休的海軍軍官維克多(Victor Vescovo)2019年則2度抵達深淵,成為全球首位2度達標者。

瑞士設計、義大利製造的深海潛水艇「的里雅斯特號」(Trieste)。(圖/翻攝自 維基百科)
瑞士設計、義大利製造的深海潛水艇「的里雅斯特號」(Trieste)。(圖/翻攝自 維基百科)

深海有什麼

一般認知的深海為水下1千至6千公尺,但海溝的深度可達1.1萬公尺,這個地區被稱為深淵(hadal),以希臘神話中的冥王哈迪斯(Hades)命名。目前已知的深海生物有深海龍魚(Deep Sea Dragonfish)、馬里亞納獅子魚(Mariana snailfish)、巨型烏賊、巨大蠕蟲等。

更多 TVBS 報導
《TVBS國際+談全球》鐵達尼號觀光潛艇爭議多 陸快時尚SHEIN為何那麼夯
川普自認與習近平很熟 問「是否協防台灣」回:我不想回答
印度12.5萬人同場做瑜伽 刷新世界紀錄
想「成為黛妃」扭轉形象?傳哈利梅根擬改姓史賓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