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澳海域見2公尺地震魚 海科館:生活在深海發現活體不易

一條有如白帶魚的大魚,筆直的向上游去,定神一看,才發現是一隻罕見、俗稱「地震魚」的石川氏粗鰭魚,推測有2公尺長。這隻地震魚是一位資深的浮潛教練,日前在深澳浮潛教學時意外拍到。

潛水教練汪承儒說,「發現牠很大隻,所以我就開始拍了,然後慢慢的靠近,才發現這是地震魚,而且體型很大,我覺得牠應該至少有2公尺。」

ADS國際潛水學校聯盟會長鄭新錦指出,「高難度的。這種機會又有錄影下來,對潛水界是一個很好的教材。」

汪教練將照片分享到網路上引發熱烈討論,專家表示「地震魚」是深海魚,身體扁平、呈現帶狀,常被認為出現可能與地震有關,通常是擱淺死亡才會被發現,很少在海中被拍到。

國立海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表示,「目前在網路上看到牠的資料,大概韓國拍過一次、日本拍過一次,可是韓國跟日本 那個都比較小,台灣這隻應該是最大,牠身上還有兩個洞,所以我們一般猜測,可能是所謂的達摩鯊,在牠身上可能咬了一個洞,所以剛好會有兩個圓洞。」

目前海科館有收藏粗鰭魚的標本,海科館表示,由於這種魚生活在1200公尺的深海裡,要看到活體還在海中悠遊的畫面,十分不容易,過去只有日、韓有出現過活體的畫面,可是體型都沒有這麼大隻。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海科館繁殖綿蟹成功 台灣人工繁殖首例
台東近月捕獲5尾「皇帶魚」 漁民擔心地震前兆
皇帶魚俗稱地震魚 頻繁出現引發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