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山野生動物易受人為干擾 限縮棲地空間

【劉玟惠 吳湘屏 徐榮駿 南投】

台灣地狹人稠,淺山區域的動物石虎、水雉等,常會受到人為活動,影響生存空間,為了保育淺山瀕危物種,農委會林務局今年正式實施「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像是南投縣中寮鄉的農民,就因此可以申請生態給付,作為維護生態的「薪水」

「這照相機,遇到風吹有樹葉動,它就會自動拍攝,或是有溫度的石虎或是別種的動物,從這邊過去它就會拍起來。」

在石虎可能經過的路線上,裝設照相機,定期巡視周遭環境,南投縣清城溪流生態協會巡守隊,還要注意看有沒有獵人擺放的獸夾,避免野生動物受傷,同時也能在某些地區,發現石虎的主要熱區。

南投縣清城溪流生態協會石虎保育組隊長 邱鎮相:「我們清水村拍攝這兩年來,拍到的石虎可能不下20次,是不是同一隻我就不知道,有時候還會看到整群的。」

由於多次拍攝到石虎,也鼓勵部分民眾,加入巡守隊共同維護生態。

「這支照相機拍得最好,因為這邊剛好是一個山區平坦地方,又在稜線上,所以石虎最會在這邊玩,有時候看到整群的在跑。」

南投縣清城溪流生態協會石虎保育組成員 李文宏:「第一次看到我以為它是貓而已,但是叫也停不了,它是一直跑一直跑,它是因為髮型的問題,白條的問題,然後人家說絕對不是貓,貓是喵喵這樣子而已啊,它是不一樣的聲音。」

「我走進來看,一看我就知道這是一隻石虎,趕快就喊隔壁鄰居來看著,那隻石虎就從這邊跳上去,跳上屋簷那邊躲著。」

由於石虎活動範圍主要在淺山區域,與人的活動範圍高度重疊,農委會林務局在108年開始試辦生態給付計畫,110年正式施行,並擴大到包含石虎、草鴞、水獺以及水雉等4種動物,若是拍攝到目標保育動物,可以獲得一定金額的回饋金,從而鼓勵民眾減少人為環境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