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前校長劉炯朗赴中 該擔心的不是技術外流而是人才的根


撰文=呂俊儀(圖片來源/清華大學)

中國第一間積體電路人才培訓中心、福建省晉江市「芯華集成電路人才培訓中心」日前舉行揭牌儀式,就產業面來說,中國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成立這樣的人才培育中心一點也不覺得意外。不過,來自國立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主持這個中心,就再度挑動台灣產、官的敏感神經。

根據相關報導,劉炯朗將聯合台灣專業人才IC培訓機構,引進IC產業先進國家的教學資源和師資,為中國在10年內培訓出上萬名IC人才。毫無疑問,業者都表示,這對台灣半導體產業將有不利影響。但更要令人注意的,以劉炯朗目前仍任職多家上市櫃公司董監事,加上教育界背景,這次的動作,會不會成為台灣半導體產業被「刨根」的第一槍,值得注意。

中國半導體人才從挖角轉向培育

中國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日前發布第一部積體電路人才白皮書。當中提到,1999年到2016年,中國IC設計複合年均增長率達44.91%,但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以及人才缺乏等問題仍相當嚴重。

由於中國預估,到2030年其IC設計產業規模將擴大超過5倍,以目前中國IC設計人力來看,至少有30萬人力缺口,若依照總產值估計,欠缺人力更達70萬,凸顯人力嚴重不足。

根據調查,白提書中也提到,中國IC設計高階主管年薪平均已超過百萬人民幣,其中研發工程師平均薪資將近人民幣136萬元,生產線作業人員平均年薪也有117萬元人民幣,但許多百萬年薪職缺依舊找不到人。

這次芯華集成電路人才培訓中心成立,IC設計業者認為,短期對台灣半導體人才衝擊不大,要補足中國半導體人才短缺情況難度也很高,但相對過去幾年,中國在半導體產業屢屢挖角業界重量級人才動作,似乎眼光放得更遠。

中國挖角科技人才韓國也擔心

事實上,2年前中國已宣示要力拚半導體自主,這波浪潮已挖角不少台灣重量級人才,如前華亞科董事長高啟全,聯電前執行長孫世偉、南亞科退休副總施能煌等都已加入紫光集團;而中國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前執行長、現任副董事長邱慈雲曾是台積電廠長,新接任執行長的趙海軍,曾在茂德擔任過研發副總,去年底中芯更找來台積電的蔣尚義擔任獨立董事,震撼業界。「這都只是曝光過的大頭,沒曝光的RD、主管還有不少!」業者私下透露。

而其實中國重金挖角科技人才也不限台灣,今年5月曾任韓國通信部長、行動通訊業者LG U+前執行長的李相哲(Lee Sang-chul)出任華為首席顧問,一樣引起韓國產、官疑慮。

台灣要擔心的不只技術外流還有人才養成

這次劉炯朗出任芯華集成電路人才培訓中心校長,經濟部與科技部對外表達這是「非管制項目」,且沒有法令限制退休學者赴中交流。業者也分析,雖然劉已經退休,加上以往研究大多與電腦領域相關,從其學經歷來看,雖也與半導體相關,但多著重理論部分,對實務產業造成衝擊應不大;反倒是他目前身兼旺宏董事、聯發科關係企業晶心監察人,以及聯電、遠傳、台揚等獨立董事,對業界有一定的人脈網絡,「這比較需要擔心。」更何況培訓中心開設實用的IC設計、製造、封測、廠務管理等課程已不再是點對點發展,而是全產業鏈的鏈結,這部分是台灣半導體能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的強項,業者擔心的不是技術外流,而是人才培育被連根拔走。

延伸閱讀

■  體育署護航黑箱泳協 前瞻預算濫竽充數也有他
■  無人機+機器學習 張善政在花蓮幫助農民種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