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校園裡的療癒竹屋!結合原民傳統工藝與現代工法的教育空間落成

清大校園裡的療癒竹屋!結合原民傳統工藝與現代工法的教育空間落成

編輯 | Kai 圖片來源|國立清華大學

你沒看錯,在清華大學校園中居然出現一座竹屋!從光復路機車塔旁的小徑走進校園,就可在鬱鬱蔥蔥的樹影之間,發現與周遭自然景觀融合一體的竹屋,該建物由近萬根桂竹構築而成,將作為原民科學的探究及實作活動的教育場域,同時,也成為不少學子利用課後時間小坐、休憩的療癒據點。

圖片來源|國立清華大學
圖片來源|國立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於108年設立全台第一所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而後推動作為中心的專屬教學、展示、會議及辦公場所的竹屋計畫,由建築師林志成操刀,打造出地上、地下各一層的建物,一樓規劃可容納50人的視聽空間及辦公室、會議室,地下室則為文化展示及教學場域。

圖片來源|國立清華大學
圖片來源|國立清華大學

竹屋使用近萬根的桂竹,皆就地取材來自新竹縣尖石鄉,建築師林志成於設計初期即花了不少心力,拜訪原住民族竹屋文化耆老黑帶.巴彥、傳統竹屋專家少風.一凡和他的父親,以及生態專家林南忠,採用了可抽換竹材的創新工法,以利於日後竹屋的維護;建造過程中,清華原民科學中心16族諮詢委員亦提供許多寶貴建議,予以協助。為符合建築及消防法規,建築師在內層以鋼筋水泥強化結構,成就這座結合原住民族傳統工藝與現代工法的竹屋,更是全國第一座領有建築與使用執照,並可在其中教學辦公的原住民族竹建築。

圖片來源|國立清華大學
圖片來源|國立清華大學

竹屋除了主建物,戶外還有貯放小米的穀倉、3公尺高的瞭望台及三石灶等,模擬出原住民族傳統生活環境與設施,有別於周遭建物的都會景致,校方也表示,不少學生喜歡帶著午餐來此小坐,成為校園中最療癒的場域,未來也預計向中小學師生及一般民眾開放,提供預約教學參觀。

圖片來源|國立清華大學
圖片來源|國立清華大學
圖片來源|國立清華大學
圖片來源|國立清華大學

於2019年推出竹屋興建以來,歷經建材價格飛漲、疫情及建地使用問題,而竹屋重要推手─黑帶.巴彥耆老也一度身體不適,所幸,竹屋順利完成、耆老也恢復健康並到場祈福,與16族原住民代表共同參與啟用儀式,典禮首先邀請泰雅族古邁耆老以族語吟唱祈福,活動過程充滿原民傳統風情,在研究、保留、傳承原民智慧與科學的場所進行,更是別具意義。

更多精采內容:www.idshow.com.tw/id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