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研發輻射薄膜及鍍膜製程 可助金屬降溫獲台美專利

鐵皮屋頂還有貨櫃集裝箱,這些金屬製品長期在陽光下曝曬,想散熱降溫大多依靠冷氣、風扇,而清大團隊開發了環保材質的輻射散熱薄膜及鍍膜製程,不用開冷氣就能協助金屬降溫。

清大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教授陳玉彬說明,「生物的廢棄物甲殼素,但是它的效果能夠讓下面的熱,透過甲殼素放射熱輻射,然後把熱輻射傳遞到宇宙中,下方熱的物體溫度明顯降低。」

用蝦皮、蟹殼等物質製作成甲殼素溶液,接下來再為金屬鍍上一層薄膜。

陽明交大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張瑞永解釋,「類似電鍍的效果,去把甲殼素的鍍膜鍍在金屬基板上面,形成厚度為10的負6次方米以下的鍍膜。」

不鏽鋼鍍上甲殼素薄膜後,做成加熱實驗平台,帶到戶外測量,可以發現裝置中的加熱片溫差最大可達7.1°C,而裝置的內部環境最大溫差有4.1°C。

陳玉彬補充,「集裝箱內部像鐵皮屋的話大概攝氏70幾度是常見的,透過這樣的被動冷卻大概可以降低7°C左右,它其實是一種輔助的設備,但是可以降低其他需要耗功的,像是冷氣、電扇的一些能耗。」

相關研究由國科會支持並獲得台灣和美國的發明專利,後續將技轉給塗料等廠商,擴大環保薄膜的應用範圍。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花蓮凌晨民宅火警波及3戶 7人逃出
前蘇聯核動力潛艦沉沒 海水輻射量80萬倍
台中今晨出現「輻射霧」 高樓隱身雲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