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課程導入生成式AI 融入歷史、法律課程
[NOWnews今日新聞] 人文社會領域的學生也將引領生成式AI的浪潮。國立清華大學是全台第一所針對生成式AI成立工作小組的大學,除為全校學生開設一系列AI通識課程及工作坊,新學期開設的歷史及社會文化分析等人文社會課程還將結合生成式AI教學,引導主修中文、歷史、教育、法律、管理的學生善用AI工具,開創AI新世代的研究與創新。
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今(29)日表示,AI的浪潮來襲時,清華學生要做的不僅是逐浪而行,還將成為造浪者,人社領域人才的投入,將大幅提升生成式AI的水準。
高為元指出,就像80年代的大學生全面學習使用個人電腦一樣,資工系以外各領域的學生都將迎接生成式AI帶來的機會。比如我們現在常看到應用生成式AI來翻譯、繪圖,就需要語言、藝術人才加入程式開發;若要研發陪伴、療癒機器人,讓AI回應也有情感與溫度,專精社會學及人類學的人才必不可少。
清華大學教務長巫勇賢說,人社領域學生的專長在於「以人為本」的思辨能力,這是AI難以取代的;在AI技術的加持下,人社領域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語言文字的分析、評估社會影響、開發教學科技、優化政策機制,讓AI更適切地為人所用。
巫勇賢提到,清華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錄製了一套「人文社會AI導論」線上微課程,為人社學生的AI基礎知識打底。有心深入AI領域的人社學生還可選修「人工智慧與應用」基礎19學分及進階21學分的學程,全面強化系統性學習。
巫勇賢指出,從本月開始的新學期,人社院、科管院、清華學院等學院還新開了5門課程,將生成式AI融入科技與社會、社會文化分析、歷史研究、法律與政策等課程當中。事實上,教育學院上學期就開了大數據資料分析課程,生醫學院今年9月新學年開設的醫學人文課程也將結合AI教學。
除了在人社課程導入生成式AI外,清大課程還請ChatGPT擔任歷史研究助理。清華人社院院長李卓穎本學期新開的「生成式AI指令與歷史學習及研究」,即是AI融入人社教學的課程之一。
李卓穎說,該門課將應用ChatGPT分析史料、歸納重點、發現問題、並提出辨證與反思,最終將把課堂上應用的經驗彙整成一部歷史學習及研究的AI指令集,讓研究者未來能更正確、有效率地對AI「下咒語」,而不致踏入誤區。
李卓穎表示,該門課將培養學生應用生成式AI的2大關鍵能力,第一是「如何問問題?」,第二則是「如何甄別AI給的答案?」,透過培養關鍵能力,判斷那些問題可以帶來較好的回應、哪個答案是最好的;另外,學生也須注意,請ChatGPT建議史料的蒐集方向時,會發現它有時竟會揑造出一些根本不存在的文章。
李卓穎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時,常讓ChatGPT擔任其中一位組員的角色,或提出相反的論證。他發現,有了AI這位組員的加入,可以刺激討論,將論點推進得更多元且深入,「AI可以促進討論,但要達到創新與頂尖,還得要真人來,尤其是越有歷史專業功力的人,越能與AI協作出好的結果。」
學生對於生成式AI融入教學的反饋又是如何呢?清華人社院學士班大四生洪睿辰上學期選修校內的AI課程,並將ChatGPT應用在他最感興趣的編劇領域。
他發現將生成式AI用在蒐集素材、解讀劇本時,可以事半功倍;但它編出的故事卻缺乏原創性及獨特性,「讓我更堅信現在的AI科技仍無法取代人類創作。」
清華中文系大二生吳庭儀說,她一直對AI很有興趣,透過校內生成式AI課程的探索,讓她確定未來的學習及職涯發展方向。她將結合AI與語言學專業,持續探索「自然語言處理」,也就是讓AI聽懂人話、及說人話。
清華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已開發出3套生成式AI指令集,包括人文社會學科通用版、科技與社會版、及哲學版,公開在清華大學網頁,供人文社會領域師生下載使用。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出爐 「高熵合金之父」清大教授葉均蔚入榜
複製竹科經驗!清大、陽明交大都到高雄設分部 培育半導體AI人才
教學生與AI溝通!東海大一國文導入ChatGPT、籲大學國文課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