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向土地借個火」黃春明週 致敬文學大師

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宣告清華黃春明週正式開始。(記者曾芳蘭攝)
鄉土文學大師黃春明宣告清華黃春明週正式開始。(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台灣當代重量級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作品豐富多元,其代表性作品《兒子的大玩偶》、《看海的日子》等小說,當年可說是家喻戶曉,還被拍攝成賣座電影,國立清華大學攜手黃大魚文化藝術基金會,十六日起連續四天舉辦「向土地借個火:黃春明的創作與行動」系列活動,將重點呈現國寶級大師充滿土地關懷及在地實踐的人文精神。

高齡八十八歲的黃春明身體健朗,聲若洪鐘,十六日在開幕茶會朗誦詩歌〈龜山島〉,呈現他對故鄉宜蘭的印象,也複刻了他近半世紀前為企畫並編導呈現台灣風土民情的電視節目《芬芳寶島》下鄉時的標準裝扮——頭戴草帽,身上揹著好幾台相機及攝影機。

黃春明表示,在電腦普及後,大家越來越少閱讀,許多人寫文章後直接貼上網,雖有讀者,但很狹隘;文學素養越來越低,將使心靈成長停滯,他希望能透過這次的活動,培養學生更扎實的文學素養。

黃春明(右)送了一套用漂流木做的積木給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記者曾芳蘭攝)
黃春明(右)送了一套用漂流木做的積木給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記者曾芳蘭攝)

清大校長高為元說,他從小就愛聽故事,尤其喜歡聽他的小姨丈吳念真為他講故事,吳念真曾說黃春明就是他的偶像,因黃春明是比他更會講故事、寫故事的人。高為元認為,「講故事」是目前大學生很需要的能力,透過講故事也可以激發人與人、人與土地的情懷。

黃大魚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李瑞騰表示,宜蘭有一群在地鄉親為支持黃春明的理念,成立黃大魚基金會,主要推動文學教育和推廣閱讀,「希望把黃春明帶進台灣的大學,與學生第一線接觸。」

清華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李卓穎表示,學生時代在課本上讀到黃春明的小說〈魚〉,今天見到作者本人,心情十分歡喜和激動。他引用佛經「愛如一炬之火,萬火引之,其火如故」,來呼應這次「向土地借個火」的主題,希望藉由黃春明週向大師致敬,並在清華校園裡散播黃春明真善美的感染力與能量。

清華校長高為元(中)聽說黃春明喜歡炒米粉,特別送上代表清華紫的紫心地瓜米粉。(記者曾芳蘭攝)
清華校長高為元(中)聽說黃春明喜歡炒米粉,特別送上代表清華紫的紫心地瓜米粉。(記者曾芳蘭攝)

清大黃春明週以「向土地借個火」為主題,取自黃春明一九六三年的短篇小說〈借個火〉,展現大師對土地的關懷,也象徵將把這簇未曾熄滅的火焰傳承下去。活動內容包括專題演講、詩歌朗誦、座談會、研討會、文學轉譯戲劇、劇場藝術,還將展出大師手繪的烏龜、蝸牛漫畫、植物插畫及撕畫。

黃春明週另一大看點,是由台文所助理教授王威智籌畫的「黃春明的圖文實驗與台灣作品主題書展」,在人社院圖書館展出大師親繪的水墨畫《石羅漢日記》、用鋼筆和粉彩繪製的《台灣草葉集》及撕畫作品《來去宜蘭》。

清華大學黃春明週16日起登場。(記者曾芳蘭攝)
清華大學黃春明週16日起登場。(記者曾芳蘭攝)

黃春明的創作橫跨詩歌、散文、電影、歌仔戲、兒童文學、劇作、撕畫、油畫等,曾獲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他關懷土地,創辦《九彎十八拐》文學雙月刊,也關心兒童,成立黃大魚兒童劇團,是全方位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