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寒學童早餐補助成效差 一年受惠清寒學生不到5% 補助成效差市府回早餐家長的責任 洪婉臻怒批官員活在雲端

【民眾網編輯方笙楠臺北報導】臺北市自98年開始辦理「清寒學童早餐計畫」,要讓每位弱勢家庭學童都能吃到早餐藉以提升學習成效。不過,臺北市議員洪婉臻發現,此計畫試辦已16年,但成效居然是每況愈下,去年受惠學童竟只占全體經濟弱勢生的4.13%,比起新北市有34萬、桃園市5千多位受惠學童參與的盛況實在差很大!詢問蔣市府為何成效這麼差?居然得到市府回覆學童早餐是家長的責任、早餐會影響午餐食欲、學生吃早餐的意願不高,荒唐回應讓洪婉臻怒批就是市府這樣的離譜態度,難怪一直辦不好,局處官員活在雲端不食人間煙火。

洪婉臻指出,近年臺北市清寒學生人數增加,但申請早餐學生人數卻下降。據社會局及教育局提供資料,107年臺北市經濟弱勢學生人數達6,482位,申請早餐人數共計430位,申請人數占該年度弱勢生比例約6.63% 。112年臺北市經濟弱勢學生人數增加到8,573位、申請早餐人數卻愈來愈少僅354位,申請人數占該年度弱勢生比例約4.13%。 近六年(107至112年),申請人數已從每100個弱勢學童中有7位來申請清寒學生早餐補助,變成每100人僅4位申請清寒學生早餐補助,數字簡直慘不忍睹。

洪婉臻表示新北市、桃園市等其它縣市也都推出同樣政策。像是新北市推出「幸福晨飽計畫」每年預算都編5、6億補助清寒學童,且不只補助小學生、國中生跟高中生也一起補助,申請補助學生可拿餐劵去四大超商換想吃的東西,或是由合作早餐店提供學生早餐,方式多元,每年受惠學生數都破30萬! 桃園市補助清寒學生營養早餐,平均一年受惠學生達到5,000人次,補助金額將近4千萬,學生可以選擇去四大超商領取餐食。反觀北市部分清寒學生早餐領取方式,竟是學校叫老師去購買,然後再送到特定教室集合用餐,洪婉臻質疑,此舉不但造成老師行政負擔,也會讓學生們被貼標籤,應徹底改善檢討!

另外,洪婉臻也指出,北市「清寒學童早餐計畫」補助金額過低,98年試辦時每人每日每餐20元,109年增加補助乳品每周15元、111學年度考慮物價,調整為每人每餐30元,乳品維持每周15元。但試問:以北市現在物價,30元可以買到什麼早餐? 洪婉臻舉例,全家肉包32元、711有蛋的三明治最便宜要39元、御飯糰比較有營養價值的起跳都要35元,蚵仔麵線小碗也要55。一週一次的乳品、豆漿完全買不到15元的價錢,頂多只能買到一小罐活菌多12元,但它是含糖飲料,而衛福部早就禁止含糖飲進入校園!洪婉臻批評北市府餐費比人少、給餐方式太粗糙,完全不及格!

因此,洪婉臻要求市府因應北市物價明顯高於其他縣市,早餐補助卻相對低,應適度研議提高餐費,此外,為了讓孩童用餐更自在,應積極研議餐點發送及取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