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法案恐助長二度犯罪 華人社區憂心

封存犯罪紀錄的「清白法案」(Clean Slate Act)16日經州長簽署成法,華社對該法意見不一,反對者認為這將給不法分子錯誤導向,覺得做了違法之事可以不被追究,若造成治安惡化的後果卻須由社區承擔,但也有人認為該法可以給前科者改過自新的機會。

活躍於布碌崙(布魯克林)8大道華社的社區人士凌飛認為,儘管該法案的出發點可能出於善意,但真正執行起來會有難度,因而強烈反對。他認為,此舉為了確保極少數人能否重新就業,卻將責任交到整體社會民眾的身上,「變成大眾都要為之買單的問題」;他擔憂若開了先例,會對後續帶來不好影響,對一些可能再犯罪的人而言,便給出了做錯事了仍然可被原諒的誤導預期,而如果他們知道自己的紀錄將被清除,就有可能會增加做壞事的機率。

「華人的傳統認知,嚴格法律還是有必要的」,凌飛表示,在法律上「鬆口」肯定不是好事;他指出,許多左派分子的思維,總是把服刑當成了犯罪者的僅有的犯罪成本,但沒有從本質上考慮到人性的惡,這些是無法單靠坐牢就能解決的。

與此相對,州眾議員寇頓(William Colton)便曾以華裔警員梁彼得為例,因失手錯殺他人,按照目前的法律,他始終無法在政府機構就職,主張法律應變通、給這些人多一次機會。

也有華人認為若有更好的管制和法規的話,則會支持該法案的推行;布碌崙南區居民互助會(SBCC)的負責人張女士表示,理想的做法是讓每個案件都個別而論,絕不是通通清零,「清除紀錄應該是罪犯要證明自己應得的事,而不是直接拱手給他們。」

若先前就已經是慣犯,她就不建議繼續給予機會,「我認為應該加入更多法規,確保該法案不會成為慣犯的出入通行證」;不僅如此,立法者還需考量一些現實的問題,例如已清除的紀錄是否可以撤回、若當中有人再犯罪會獲得怎樣的懲罰等,「這個法案存在的漏洞有多少,立法時就要確保有全部回應到。」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棒打華裔房東 羅馬尼亞租霸終於被趕走
習近平和拜登同憶這張金門大橋年輕人經典照
拜習會籌備幕後:中方連習窗外所見都要管 深怕不被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