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文學館落成 將成推廣台灣文學重要基地

清華大學「王默人周安儀文學館」今(27日)落成。(清華大學提供)
清華大學「王默人周安儀文學館」今(27日)落成。(清華大學提供)

坐落於清華大學相思湖畔的「王默人周安儀文學館」今(27日)落成。設計理念為知名建築師黃聲遠從王默人小說《地層下》中的礦坑及穿山隧道取得靈感,沿人社院至相思湖起伏的地形,建造這處隱於山林的文學館,將成為清華推廣台灣文學的重要基地。

「很多人問我文學館設計成什麼樣子?我寧願它化為無形,坐擁歷史的氛圍,不具象徵性的符號。」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主持建築師黃聲遠說,等到遍植周圍的相思樹、冬青、苦楝、烏臼開枝散葉,文學館將似鑲嵌進山林的藤蔓,自然有機地長在這裡,不增加校園大地任何負擔。

從十八尖山走進清華校園的人們、從人社院環湖步道走來的師生,都可從文學館的地面層、1樓或2樓進入或穿越文學館。黃聲遠希望這處環繞湖上清風、蟬鳴鳥叫、樹木香氣的小小館舍,能激發源源不絕的靈感,成為師生創作的泉源。

清華大學指出,文學館與南校區即將落成的文物館、宏亮美術館未來將連成一線,成為清華最美的文學與美學路徑。

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說,文學館對清華的意義,絕不僅只是儲藏文學作品的空間,更是一處活生生、動態的環境。師生可以在這裡與自己對話,也與文學及自然對話。希望師生抽空把目光從手機及電腦等3C電子產品移開,到文學館來走一走。

清華大學主管及捐贈人周安儀女士以流金彩繪宣告文學館落成。左起清華大學總務長張祥光、人社院院長李卓穎、副校長戴念華、校長高為元、捐贈人周安儀、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台文所所長王鈺婷。(清華大學提供)
清華大學主管及捐贈人周安儀女士以流金彩繪宣告文學館落成。左起清華大學總務長張祥光、人社院院長李卓穎、副校長戴念華、校長高為元、捐贈人周安儀、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台文所所長王鈺婷。(清華大學提供)

清華人社院院長李卓穎指出,文學館規畫了可容約80人的開放式劇場空間,及典藏並展出王默人夫婦手稿、作品與珍藏的展覽室、講堂、圖書室、會議室、研究室,還有一座圍繞著捐贈人王默人最愛冬青樹的紀念花園,是融合文學與自然的藝術殿堂。

清華台文所所長王鈺婷表示,文學館的中長期願景為國際交流與深耕在地,包括打造清華藝文品牌、建構學術教育場域與實踐永續發展經營三大面向,將逐步開展國際駐校作家計畫、名人講堂、青年創作工作坊、台灣文學國際交流等計畫。

清華大學前校長賀陳弘表示,清華人心中始終有一道文學的溪水,從朱自清到胡適引領白話文學,深植在清華的靈魂中;今天文學館的落成,要特別感謝王默人與周安儀女士的貢獻,讓文學的長河一直流淌下去。

文學館由清華名譽博士、旅美小說家王默人及夫人周安儀捐建。清華大學指出,寫實作家王默人本名王安泰,曾任報紙記者、副刊編輯、電視台總編輯等職,他的創作專注台灣社會在經濟開發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及不公義現象,作品反映底層人民的真實處境,尤擅描繪人物在困境中與命運搏鬥、至死不屈的形象與精神。2017年王默人在清華大學推薦下角逐諾貝爾文學獎。

王默人3年前於美國舊金山家中辭世,離鄉近40載,他的骨灰也在上周末歸鄉,安座於新竹大坪頂的永恆之丘。今天的文學館落成啟用典禮由夫人周安儀代表出席。

周安儀表示,大多數人都以為清華大學以理工為主,但王默人認為,要打造一流的清華,也應注重文學。因此,他們2014年捐款350萬美元成立「王默人周安儀文學講座」,但講座的辦公室及演講場地都必須借用,王默人認為還必須捐贈一座文學館才能解決問題,所以他們賣掉了為退休準備的兩單位公寓,來支持文學館的興建。

周安儀說,為達成已逝夫婿的心願,她希望文學館能成為所有文學愛好者的家園和學者作家們相聚的場所,永久性舉辦文學講座。

為紀念王默人先生,清華大學也舉辦「王默人文學座談會暨周安儀新書發表會」。圖書館也同步舉辦「隱世微光」特展,展出同為記者及作家的王默人及周安儀作品,並介紹這對賢伉儷的獨特生命軌跡,及奉獻一生的文學事業。

周安儀今天發表的新書「追憶似水流年——周安儀回憶錄」,以散文體娓娓道來生命史的四個劫難,包括幼時曾患輕度小兒麻痺症,成年時又歷經脊椎嚴重位移,之後因夫婿發表的文章不見容於當時的政治環境,一同赴美打拚、開創地產事業的歷程。

更多鏡週刊報導
與國際合作強化緊急醫療救護 消防署發表「TECC訓練手冊」
新北道路新增27處科技執法 7月1日正式啟用
媒體人譏阿Q式勝利 海巡署嚴正駁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