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中段生壓力 教團盼入學制度穩定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9日電)心測中心調查指出,中段學生壓力大於前段生。教團今天表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帶給中段生壓力,除了提供生涯輔導協助,入學制度也要穩定,才能減輕學生的壓力。

為瞭解教育制度變革下,國三學生的考試壓力變化,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於民國100年起,連續5年抽樣調查1503至3844位國三生,利用「中學生考試壓力量表」進行調查分析。

心測中心調查指出,103年由會考取代基測,考試計分和入學制度改變加上志願序扣分,導致學生平均壓力指數達近5年最高;進一步分析學業成就不同的學生,發現中段生壓力指數高於前段生,但後段學生壓力指數反而大幅下降。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幹部、新北市國中教師林莉婷表示,前段學生成績不錯,通常表現較為持平,而中段學生會覺得自己的成績不上不下,加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不知該念什麼學校,也不知該走技職還是高中,壓力反而更大。

林莉婷指出,學校從國一開始,就可透過心理測驗、性向測驗、生涯輔導等協助,幫助學生探索自我,減輕部分壓力,但有時壓力來自於家長或社會氛圍,如果大家把成績當成唯一考量,升學管道永遠取決於考試,壓力只會有增無減。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立昇也指出,前段學生學術表現較好,不管怎麼考都能贏過很多人,而中段學生最為焦慮,制度變化太快、比序項目太多等,這些都是他們無法掌控且難以調適的壓力,因此升學制度一定要穩定、簡單、公平,不要變化太大、太複雜,也避免人為操作空間。

至於後段學生壓力反而下降,林莉婷推測,可能是因學生學業表現一直落後,久而久之就會放棄,反正就算不唸書,也有學校念,但這對國民素質來說是很大問題;王立昇表示,現在提倡「減輕壓力,快樂學習」,卻反而使前後段學生落差越來越大,後段學生學力更落後,因此該減輕的是不能調適的壓力,正向的壓力還是有必要。104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