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還是碳殖民? 杜拜碳權公司簽下面積比英國還大的森林協議

為抵減企業或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達成淨零碳排,碳權成了熱門商品。外媒揭露,杜拜一家碳權公司看上非洲森林的潛力,與多國簽下碳權協議,總土地面積比英國更大。這些計畫號稱可保護森林,但當地原住民批協議不透明,甚至擔心會因此被迫遷,引發人權爭議。

土地協議龐大 在地住民權益疑慮高漲

總公司位在杜拜的「藍碳」(Blue Carbon)成立於2022年10月,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已與非洲、加勒比海地區和亞洲的多個國家簽署森林保護協議。保護原本會被砍伐的森林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藍碳公司藉此申請碳抵換額度(carbon credit),再將碳權售出。不少公司會買下碳權,用來抵銷自身的碳排,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

衛報》報導,藍碳公司的碳權協議涵蓋大片的非洲土地。到2023年底,至少包含了辛巴威的20%、賴比瑞亞的10%、尚比亞的10%及坦尚尼亞的8%,總面積幾乎等同英國,而且仍持續加大投資力度。去(2023年)年10月就與肯亞簽下了「數百萬公頃」的森林。

藍碳公司,他們並沒有實際「購買」土地,只是在這些地點執行計畫,但協議仍引來許多爭議。《美聯社》報導,抗議人士指出,賴比瑞亞的法律承認原住民的土地所有權,但協議簽訂過程並未與當地社區協商,這讓當地社區非常擔憂。

「我們並非反對減緩氣候變遷的行動,但這些計畫必須尊重人民權益,並且不能違法。」反對協議的在地人士馬米(Ambulah Mamey)説。

他們的擔心其來有自,住在肯亞「茂森林」(Mau Forest)的原住民就多次遭驅離、上百棟的房舍跟學校燒毀。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全球原住民族求生存組織(Survival International)等團體在2023年底聯合譴責肯亞政府, 他們質疑政府為了讓新簽訂的森林復育換碳權計畫能順利進行,因而驅離當地住民。

《彭博》稱,外國公司掌握了非洲大陸的森林,利用這些資源來抵銷富裕國家的碳排放,卻對當地社區沒有帶來多大的好處。批判者稱這類協議是新型態的「碳殖民主義」(carbon colonialism)。

「藍碳」背景與石油產業密切

誰需要這麼大筆的碳權呢?臆測指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簡稱阿聯),因為藍碳公司執行長阿爾馬克圖姆(Sheikh Ahmed Dalmook Al Maktoum)正是阿聯總理暨杜拜酋長的親戚。他的控股集團也開發能源、能源、石油、天然氣與基礎設施。《CNN》詢問的多位分析師認為買家可能是阿聯、其他阿拉伯國家,或是與石油產業相關的國家與業者。

阿聯是去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的主辦國,會議達成「以公正、有序且公平」的方式「脫離」化石燃料的重要成果。不過,阿聯在大會召開一年前加大石油投資、提高石油產能。氣候倡議者批,產油國與業者沒有真心想淘汰化石燃料,他們只想利用碳抵換或碳捕捉來減少碳排,換取繼續生產石油跟天然氣的龐大利潤。

事實上,碳抵換的爭議不少,很多計畫被踢爆並沒有實質的減碳效益。有些公司原本打算購賣碳權來號稱碳中和,最後反而挨告漂綠。《美聯社》報導,非洲國家也想藉由森林保護協議來換取收入,但協議涉及人權爭議與資訊不透明等問題。保育研究員康塞爾(Simon Counsell)認為,這麼大筆的土地協議,交易過程卻「極度不透明」,聯合國在制定碳市場規則時應提防這類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