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針」風潮引爆糖尿病藥大缺貨 病患用藥、換藥須留意3件事

近年來含腸泌素的「減肥針」引發全球瘋搶,讓原本是糖尿病患的用藥大缺貨,雖然其中一款「胰妥讚」有機會年底恢復供貨,但另一款「易週糖」則可能要等到後年1月。在藥物供貨持續不穩定下,有些醫師已不再開立這類藥物給糖尿病患,若面臨換藥必須留意3件事。

目前國內核准的腸泌素GLP-1類似物的藥物有semaglutide(胰妥讚)、dulaglutide(易週糖)及liraglutide(胰妥善),屬於針劑型,胰妥讚和易週糖都是一週施打一次,胰妥善則是天天打。這類型的藥物主要用於血糖控制較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且使用其他標準治療藥物達半年、糖化血色素仍大於8.5,才會使用。

由於腸泌素類型的控血糖藥除了可以幫助飯後血糖下降,還能減少胃排空,透過中樞系統降低食慾,同時也能保護器官,因此這些年也被作為減重使用,常被稱作「減肥針」或「瘦瘦筆」。

胰妥讚和易週糖只要一週打一次,雖然國內未核可用於減重,但因為效果好、安全性高,常被自費購買用於減重,市場甚至喊價到一支6,000~1萬元,很早就出現缺貨;反倒是國內唯一核准用於體重控制的胰妥善,因為須天天施打,目前供貨較穩定。

藥物斷貨 糖尿病患用藥不便

東元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彗倫表示,易週糖已斷貨好一陣子,胰妥讚則零星還有少量供應,醫院通常會優先保留給糖尿病患使用,但最近部分數量又被移做減重用,才會引爆更大的缺貨潮。根據媒體報導,宜蘭縣愛胰協會榮譽理事長游能俊估計,全國250萬名糖尿病患約1成受影響,25萬人需改換其他藥品。

彰化基督教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杜思德也表示,易週糖雖然已經全國斷貨,但醫院還是有保留胰妥讚給糖尿病患使用。不過有些醫院可能本身沒有進貨胰妥讚,一旦易週糖斷貨,就沒有同樣可以一週打一次的腸泌素針劑給病患使用,影響較大。

媒體報導,諾和諾德「胰妥讚」預估12月底有機會恢復正常供貨,禮來藥廠「易週糖」則要到後年(2024年)1月。黃彗倫直言,近2、3年胰妥讚和易週糖供貨持續不穩,為避免病患不斷換藥,已不再開立腸泌素型針劑藥物,就算偶爾有零星、少量供貨,老病患如果已改用其他類型的藥物,也不會建議他們再用回腸泌素型藥物,「以免哪一天又缺貨,又要再換藥,那是很辛苦的事。」

(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若換藥,還是要注意飲食均衡、運動及控制血糖穩定。圖片來源 / photoAC)

換藥留意3件事

黃彗倫強調,雖然糖尿病友還有其他替代藥物可用,例如排糖型或胰島素藥物,但腸泌素型針劑同時還有保護心血管作用,若糖尿病患同時是動脈硬化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例如曾經腦中風、心肌梗塞、不穩定心絞痛、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等,會優先建議使用腸泌素型針劑,減少將來出現共病,因此他呼籲,還是要把藥物留給真正需要的糖尿病患使用。

如果面臨必須換藥的情況,無論從一週打一次的胰妥讚、易週糖替換為天天打的胰妥善,或改用排糖型、胰島素藥物,應留意3件事:

1. 替換為「胰妥善」:食慾降低、噁心感可能更嚴重,須注意飲食均衡,避免進食量太少,造成血糖過低;如果食慾下降太嚴重應向醫師反應。

2. 替換為「排糖型」藥物:控制血糖的效果略差於腸泌素類藥物,而且因為沒有抑制食慾的作用,「管住嘴巴更重要」避免食用過多糖份的食物,造成血糖超標,建議和營養師討論、記錄每一餐飲食內容,也養成自我監控血糖的習慣。另外,因為尿液中帶有糖,泌尿道或生殖道附近較容易感染,尤其是女性更要注意,平常多喝水、避免憋尿、注重清潔、飲食正常,就能降低感染的發生。

3. 替換為「胰島素」藥物:直接補充胰島素是最快讓血糖穩定的方式,但最大的兩個副作用是容易低血糖、體重增加。黃彗倫提醒,相較長效型胰島素,短效型胰島素更容易低血糖,如果有混打短效型胰島素,更要留意三餐定時定量,各種營養素都要補充,尤其糖份不足容易引發低血糖,有生命危險。此外,使用胰島素藥物幾乎無可避免體重增加,因此要配合運動、熱量控制、訓練肌力,搭配其他藥物等,盡量讓體重維持在正常範圍內,以免引發其他問題。

減肥針非人人適用 停藥慎防復胖

目前普遍認為減肥針安全性高,只要根據醫師處方調整劑量,號稱「打針就能瘦」且只有少數人會出現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但根據藥品仿單指示,若本身或家族有髓質甲狀腺癌或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症候群者、對成分有過敏反應者、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重度腎功能不全或末期腎病變患者、嚴重腸胃疾病史患者等皆不適用。杜思德也提醒,如果曾經膽囊發炎、胰臟發炎或曾罹患胰臟癌,都不建議使用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柳朋馳過去接受《康健》訪問表示,肥胖民眾想靠施打腸泌素減重並無不可,但腸泌素屬於處方藥,務必依照仿單、經由醫師指示使用,不建議自行使用,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使用,若僅是對身材不滿意,但體重標準的民眾並不適合,至少BMI超過27,使用效果才會較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光憑藉腸泌素減重,其實效果有限,大約減重4公斤即到達天花板,除非過程中搭配飲食控制及運動,效果才更顯著,而且停藥後恐出現溜溜球效應,造成復胖。

黃彗倫分享,曾有女性減重患者使用減肥針期間沒有什麼問題,也沒有貧血病史,但某一次生理期經血量稍微比平常多一些,便出現嚴重貧血、住進醫院;還有,若蛋白質攝取不足,也可能出現肌少症、免疫力下降。「(體重)突然減很快,不要以為都沒事,減重不宜速成,還是要透過飲食控制和運動改變體質,達到減重目的,才是健康的減重方式。」

延伸閱讀:

降血糖食物有哪些?飲食3原則,5招不吃藥自然降血糖

糖尿病前兆可逆轉!4大初期症狀,從皮膚到腳自我檢測

減肥9方法輕鬆瘦!快速減肥飲食法、減重菜單一次看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