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臭氧找樹開刀?列15樹種「高排放」 學者砲轟,環境部:僅供參考

北市常見路樹「楓香」。取自台北市政府官網
北市常見路樹「楓香」。取自台北市政府官網


減緩全球暖化是全世界的共同課題,不過想要減少臭氧排放,建議之一竟是少種樹?環境部近日公布15種不建議種植的樹種清單,指出這些樹種的異戊二烯排放率較高,易衍生臭氧,建議各單位新種植樹木避免選擇。學界一片譁然,學者均認為解決臭氧問題應是削減工業污染排放,而非找樹木開刀。環境部緩頰,此清單僅是建議參考、無強制力,會再找學者進一步討論。

環境部表示,委託成功大學整理國內外文獻,整理出台灣15種高排放異戊二烯的樹種,包括楓香、厚殼桂、水黃皮、銀葉樹、鴨腳木、台灣肖楠等。對此,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兼產創暨國際學院院長王升陽,及中興大學循環經濟研究學院教授曹乃文發表聯合聲明,認為環境主管機關所提出15種避免選擇種植的樹種清單有疑義。

王升陽指出,這份清單只採文獻回顧整理出15種高異戊二烯排放率樹種,並未實際測量樹種的異戊二稀排放濃度,準確性值得商榷。異戊二稀就和芬多精一樣,都是樹木行光合作用的同時,自然釋放的揮發性有機物,所有樹種都會產生;且異戊二稀的排放濃度,與樹種本身沒有太大差異,主要與植物所在環境有關,在高溫環境下,植物會釋放更多異戊二烯來增強自身的抗熱能力。

王升陽認為,臭氧的形成複雜,其他人為活動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如烷烴和芳香烴類化合物,也會與氮氧化物反應產生臭氧。如果真的要解決臭氧問題,應該是削減工業污染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而非本末倒置找樹木開刀。

環境部表示,異戊二烯是空氣污染物臭氧的前驅物,而臭氧也是近年來加強整治的空污指標;當時委請成功大學整理相關文獻所提出的建議,提醒若未來要新植樹,建議能避開這15種樹種;若是已經種植的樹,沒有要求移除。會盡快再請各方專家學者共同研商,若真的有樹種遭「污名化」也願意滾動檢討。

更多太報報導
內湖寵物店無法營業老闆輕生亡 北市府:寵物業住三開店需建物所有權人同意
議員怒控吉安分局長「誘拐我妻」 花蓮警:確有交往密切,將展開風紀調查
花蓮議員自爆「分局長勾引妻子」 下班向老婆討抱...遭砍傷左手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