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菸蒂 淨環境 全國大聯盟啟動 環境更美麗

【民眾新聞黃楸玲/台北報導】

環境部於6月5日世界環境日辦理「減菸蒂 淨環境 全國大聯盟啟動」活動,推動全國菸蒂不落地方案-從改變文化做起。

彭啓明部長與文化部小野部長、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張寒瑋、北一女中菸沒綠洲環保組織黃羽辰同學、重新思考〈Rethink〉黃之揚創辦人進行對談,希望各界共同關注、互相鼓勵與通力實踐,攜手落實菸蒂不落地,環境更美麗。

「改變才能深植人心,不然再多稽查也沒有用。」彭啓明部長指出,除環境氣候變遷、資源循環、與空水廢土治理外,如何改變國民亂丟菸蒂行為,也是其上任後最在意課題。

雖然取締、源頭管理、加強環境清掃都一直有在做,但環境部、環保局工作人員非常認同也拋出更多想法希望能做的更多。「很多人明明知道這不好,但他們還是會去做這件事,這個文化怎麼改變呢?」

彭啓明指出,這次政策推動,更將加上聯手文化部加入文化創意、與民間力量進行公私協力與向各界徵集行動方案。

「如果有一天,外國人看到有個人用漂亮的小盒子收菸蒂,就知道是臺灣人,從一舉一動看就知道,就是文化生活」。文化部長小野表示,此新生活運動,並非政府給規定,而是要凝聚國民發自內心疼惜土地的情感與榮譽感。

小野強調,文化即是生活,雖然文化部不能要求戲劇中直接拍出減菸蒂政策,但作品會呈現生活形態,例如「我的完美日常」就拍出了一個人如何在乎生活點滴。

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張寒瑋指出,例如賣座國片「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當中便有主角於日常在乎環保、邀請淨灘約會等描寫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張寒瑋認為,政策要對症下藥,必須先找到源頭,包括吸煙者在想什麼、各地的特殊性等。

倡議團體重新思考〈Rethink〉曾對西門町地區的吸菸者進行調查,並在街頭要求吸菸者直接將菸蒂投入魚缸,以行動衝擊本不知水溝直通海洋、塑膠微粒污染海洋生態等問題的吸菸者。

創辦人黃之揚指出,之前的調查顯示吸菸者其實很在乎社會眼光,雖然有一成吸菸者不在乎,但高達六成五是不知道菸蒂對環境的危害,更有七成表態若有選擇他們願意不亂丟。黃之揚期待,未來能進行更多的調查,找出更多痛點與需求。

「能跟政府一起做這件事情,感覺力量又更大了。」北一女中「菸沒綠洲」環保組織成員黃羽辰指出,學姐們在倡議時發現菸蒂問題比垃圾是更嚴重環境問題而成立社團,直指被菸蒂「淹沒」的現狀,也期許「菸沒」的未來,持續自發撿拾菸蒂的清潔行動。

環境部指出,2023年我國香菸銷售約362億根,若有四分之一菸蒂遭亂丟,估計每年至少超過90億根菸蒂流布於環境中。廢棄的菸蒂殘留菸草、濾嘴和紙包裝三個部分,濾嘴成分為醋酸纖維(cellulose acetate),是一種人造持久的塑膠,丟棄於環境後無法生物降解而需要10年或更久時間才能分解。

殘留的菸草含有4千種以上有害化學物質,如尼古丁、砷、鉛、銅、鉻、鎘及多環芳香烴類等有害物質,釋放出的化學混合物,含有有毒和致癌物質,如釋放到環境進入土壤、水域、湖泊和海洋,菸蒂內的有毒物質溶出,影響環境及海洋生態,進而進入食物鏈,對於環境及國人健康都會造成危害。

菸蒂經任意丟棄,透過排水溝或雨水側溝,經排水或河川,漂流到海灘或海洋,不但污染環境,海鳥或海洋哺乳動物誤食的情形也時有所聞,對生態威脅不亞於塑膠垃圾。

目前生活環境中仍存在亂丟菸蒂的問題,影響市容觀瞻及生活環境品質,也持續危害河川及海洋環境與生態。

首先從改變文化做起。希望能夠在源頭就讓吸菸者養成習慣,確實熄菸、邊走邊抽、菸蒂丟垃圾桶。透過形塑社會氛圍、互相提醒鼓勵、及通力實踐來改變。

在源頭減量部分,因菸蒂是一般廢棄物,鼓勵民眾將菸蒂熄滅後帶回家,或丟入垃圾桶中,自己菸蒂自己收;邀請青年擔任倡議大使,倡議不亂丟菸蒂、將菸蒂帶回家或丟垃圾桶,鼓勵地方政府在非禁菸區內等適當地點增設菸蒂收集設施並定期清理,以維護街道乾淨。

在稽查取締部分,環境部訂定「環境衛生稽查管制計畫」加強執法,透過執法人員以目視、錄影監視或AI智慧判視,定期檢討,遏止亂丟菸蒂行為;對於隨意棄置菸蒂之違規行為,給予誘因鼓勵民眾檢具證據或敘明事實資料,向所在地執行機關或主管機關檢舉。

在環境清理部分,比照「向海致敬-海岸清潔維護計畫」,建立土地權屬機關清理垃圾及菸蒂分工,透過聯繫機制通報土地權屬機關窗口清潔維護。並且,透過菸蒂不落地活動之辦理,提供綠點或實質獎品,鼓勵民眾減菸蒂。

賦予菸蒂熱點等營業場所應負責清掃範圍,加強推動友善店家環境概念與責任。加強河川垃圾攔除與淨灘。

公私協力部分,有鑑於民間力量無窮,在此邀請各民間團體、企業商家、宗教團體及海廢治理平台等公私協力完成。

認養並自主維護店家周邊環境清潔,以減少菸蒂等廢棄物隨意丟棄而造成環境髒亂之情形。

加強研究與其他部分,環境部針對菸蒂在水中塑膠微粒含量及對環境影響,辦理菸蒂管理與作為之創意徵件,期盼透過徵件提出更多讓抽菸者不丟棄菸蒂於公共環境的方法,主管機關如何使菸蒂不落地創新管理的作法,以及如何營造社會氛圍共同促使菸蒂丟垃圾桶。

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抽菸者不亂丟菸蒂?有什麼方法街道可以沒有菸蒂?製造者及販賣者可以做什麼讓菸蒂無害於環境?環境部首度辦理「減菸蒂 淨環境 等你來+N」創意徵稿活動,總獎金20萬元,邀請各界關注菸蒂問題,提出「菸蒂不落地」及「環境無菸蒂」之解方。

環境部強調,想改善環境中的菸蒂問題,後端清除只是治標,源頭阻斷才是根本之道。因此,本次創意徵件以「製造販賣業者責任」、「改變吸菸者習慣」為重點,團體及民眾可從公共政策參與的角度進行提案,規劃創新的制度或作法,強化製造者與販售者的環境責任。

也廣邀全民發揮創意,提出技術創新、社會倡導、策略建議等創意之作法,促使抽菸者將熄滅的菸蒂投入垃圾桶中,確實將菸蒂減量的目標,從「撿」菸蒂,逐步轉型為「減」菸蒂。

環境部也強調,如設計菸蒂盒,希望用回收材質或就地取材來設計,不要使用環保的材料或浪費原生材料。

本次活動報名期間為113年6月5日至8月5日,分為兩階段評審,第一階段為書面審查,由環境部組成工作小組審查提案資料之完整性,選出30件進入審作品;第二階段該30位提案簡報審,至現場進行簡報與答詢,並由環境部籌組之評審小組進行評審,最終審出金、銀、銅獎各1名及佳作10名,且獲得新臺幣5,000至30,000元的獎金。通過初審的參賽作品,每案也將得到10,000點綠點,歡迎各界團體、民眾踴躍參與,不限投案件數。

全國菸蒂不落地方案正式起跑-從改變文化做起(圖:環境部環管署)
全國菸蒂不落地方案正式起跑-從改變文化做起(圖:環境部環管署)

更多新聞報導:
世界環境日 以行動保護地球一起尋找循環杯超商門市
垃圾處理問題 環境部持續協助地方政府優化環保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