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不能等!研究曝「1年齡」肥胖 大增3倍心衰竭機率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研究發現,年輕時肥胖,未來得心臟衰竭的風險是3倍。(圖/Pexels)
研究發現,年輕時肥胖,未來得心臟衰竭的風險是3倍。(圖/Pexels)

大多數人在中年後才開始注意健康,常認為中年後還得及。但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研究發現,年輕時(20歲)肥胖,未來得心臟衰竭的風險是3倍,中年(40歲)才肥胖,未來得心臟衰竭的風險是2倍。因此,健康生活要從年紀輕就開始,以維護中年後心血管健康。

黃軒在其臉書粉專表示,國際期刊《刺絡針》近日發表了一篇公共衛生研究報告,研究共有36萬參與者,平均年齡約50歲,平均追蹤了12年。然後看他們之後(30~79歲)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相關性。

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於年輕時BMI (身體質量指數)為20.5~22.4的人群,高BMI的年輕人在中年後,心血管疾病風險逐漸增加。尤其年紀輕已是大胖子(BMI≥30),中年後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58%。

研究人員發現,若與年輕時BMI為20.5~22.4的人群相比,高BMI的年輕人,中年後心血管疾病風險會逐漸增加。尤其是年紀很輕已肥胖(BMI≥30)的人,中年後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了58%。

黃軒並引述另篇研究報告,年輕時(20歲)肥胖,未來得心臟衰竭的風險是3倍,中年(40歲)才肥胖,未來得心臟衰竭的風險是2倍。

許多人認為,年輕時的BMI高,但現在較瘦,應不影響健康?黃軒表示,仍會影響健康的,因為健康是從年輕開始進行,而不是中年後才開始保健。該次研究發現,這些年輕肥胖者,即使自中年後開始進行健康調適,仍不能使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針對為何年輕時肥胖,中年時健康仍受影響,黃軒表示,研究人員規納成兩個原因。首先,體脂是從四肢向軀幹的再分配,屬於向心的中樞肥胖,是主導心血管疾病的肥胖型態。其次,早年肥胖恐致血管和代謝風險因素,進行早期累積,例如血脂異常和高血壓越早發生,越早傷害身體的內血管系,而促進心血管疾病的發展。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獨家/炎夏灌冰水會傷身?台大醫解答!「這樣做最好」
50歲女癢爆每天挖 塞住就醫「罹癌了」!醫嘆:很難遇到
她飄腐臭味男友狂嘔 這物釀禍!醫見「濃稠花生醬」傻了
「不沾鍋」用錯竟害人昏倒 NG用法曝!等於吸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