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又柔專訪三】她仍持有中華民國護照 就怕斷了跟台灣的連結

無論在日本還是台灣,分享會後總有讀者問她,孩子在家不說母語怎麼辦?温又柔就一遍一遍地說,這不是我們所能選擇的,這不是父母、也不是小孩的錯,而是其他人不對。有的日本顧客面對便利商店打工的外國人,會覺得這人不努力,為什麼沒辦法跟日本人講得一樣好?但面對温又柔這樣嫻熟日語的人,又質疑她身為外國人,憑什麼把日語說得這麼好?說得好,說不好,都擺脫不了外國人的身分。

移民題材 入圍大賞

2009年,温又柔(中)獲得昴文學獎佳作,還特地穿上訂製的旗袍去領獎。(温又柔提供)
2009年,温又柔(中)獲得昴文學獎佳作,還特地穿上訂製的旗袍去領獎。(温又柔提供)

36歲時,《我住在日語》得了隨筆作家俱樂部大賞,這個獎項在日本散文界擁有崇高地位,得主可以葬於專屬墓地,顯現日本開始重視移民議題。台灣先前有陳舜臣、邱永漢、東山彰良獲得大眾取向的直木獎,但2017年6月,純文學的芥川獎入圍名單出爐,温又柔成為第一位也是唯一入圍的台灣人。小說《中間的孩子們》書寫戰後移民第二代的處境,台灣人在日本與中國的多種認同,讓許多在日外國人深感共鳴;評審宮本輝卻評論:「在日本讀者看來只是隔岸觀火,很難產生共鳴。頂多是看著他人不停嘮叨,讓人不耐。」看似敞開心胸接納温又柔的文學領域,又說她的存在毫無價值,「這樣的說法,表示他(宮本輝)完全把日本、日語都當作只屬於自己等於日本人的所有物了。」温又柔毫不猶豫地在推特以日文反擊,也有評論者質疑宮本輝擔任評審的資格。

跨越國境 創作不輟

「雖然拿的是中華民國的護照,但我是用日語生長、用日語開心、用日語難過。」温又柔曾在受訪時如此說道。她早有資格取得日本國籍,卻遲遲不去辦理,她擔心「歸化之後,我跟台灣的連結會越來越薄弱,維持台灣護照,至少還有書面的連結。」大學時因為中文說不好,温又柔接受了只能說日語的自己,也持續以日文創作,正面迎戰評審的否定,不斷書寫跨越國境的題材。她形容自己是迷路的孩子,露出大大的笑容說:「我有一個家可以回去,只是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裡。」

採訪結束後,温又柔走進捷運站,抬頭望著路線圖,確定要到西門轉車,她問西門是西門町嗎?此時忽然換我們懷疑,「西門町」不知是中文還是日語了。車門打開時,温又柔跟她當年在東京的外公一樣,邁開步伐往對向月台換乘淡水線去了。替她安心的同時,車門關上,黑暗車窗倒映著擁擠的乘客。這才發現,因為一直看著她離去的方向,我搭錯車了。


更多鏡週刊報導
【温又柔番外篇】可以回去的地方
【温又柔番外篇】用日語道歉
【温又柔專訪一】大家都說日本人親切 她最知道日本人有多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