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歧視菜英文掀波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上周在一班成都飛往香港的航班上,傳出國泰航空機組人員涉嫌歧視非英語旅客事件。由於一名旅客錄下幾名空姐的對話:「Carpet on the floor」(地毯在地上)、「true」(真的),「If you cannot say blanket in English, you cannot have it.」(如果你不會說毛毯的英文,你就得不到它。)顯然,有不熟悉英語的乘客誤把毛毯說成地毯,而被空姐取笑。在乘客做出正式投訴後,國泰先後四度道歉,並火速解職3名空姐。

事件引發兩岸三地媒體與社交網路網友的廣泛議論。不少大陸和台灣人發文表示有類似經驗,甚至表示這是到香港出差或旅遊時常碰到的遭遇。

誠然,20多年前我剛到香港,普通話確實是弱勢語言,反映了當時國語地區經濟相較於香港為弱勢的現實。不過20多年來大陸的高速經濟增長,普通話在香港的地位也抬頭了。至少在奢侈品店、地產經紀、保險經紀的從業人員眼裡,使用普通話顧客的消費水平甚至還勝過本地粵語顧客。

就在三地經濟實力逐漸拉近,源於經濟的語言歧視逐漸淡化之際,前幾年開始由網路網軍及惡質媒體帶頭的政治性歧視卻悄然萌生。白紙黑字的報紙上公然把大陸人說成「強國人」,將簡體字說成「殘體字」。而網路用語更加惡劣,把大陸習慣用語說成「支語」,甚至把說普通話的都視為「蝗蟲、共產黨」。

這種歧視是特別對大陸抹黑而來的優越感。它是政治性的,因為一樣說普通話的台灣人只要表明身分就會得到不同對待。這種群體的、有意的歧視大陸,把歧視當諷刺,讓閱聽讀者及年輕網民從潛意識裡生根對大陸人歧視的準納粹心態,竟然在全球化的和平年代,在交流無比密切的時刻誕生,不禁令人懷疑背後是否別有政治目的。

其實,多數年輕網民是最沒有本錢在歧視與偏見裡報團取暖,因為大多是家無恆產的平民百姓。經濟弱勢的人必須耳聰目明,在充滿機會的地方打拚,有條件受人蠱惑而在負面的辭海裡充當歧視他者的馬前卒嗎?

幾年來,香港年輕一代在毒素材料洗腦下仇恨民族、歧視內地的心態,不是靠法律、制度、規章可以輕易改變的。他們在語言和文化教育過程中,欠缺學習普通話的優美與幽默的機會。因此,特別容易受到網路「回音室」影響。

既然許多大陸與台灣網友反映過在港被歧視的不愉快經驗,顯示「菜英文」沒毛毯事件絕非偶發。香港特區政府必須在學校中提高普通話教學的比重。

「菜英文」沒毛毯,不應只是幾個空服員的問題,也不應該只是個別企業的問題。香港政府若能善用此次事件帶來的機遇,檢討《反歧視條例》的法律完善,責成公營及準公營機構提升普通話使用環境,並以更大力度對所有港人提供免費語言培訓,創造香港社會的中英雙語友善環境,那麼就不會白白浪費了這次引發語言紛爭的不光彩事件!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