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移居生活 —工作中的自由與日常

離港潮之後,部分港人會帶著工作移居到不同的國家,巧合地成為了「數位游牧」的一員。(示意圖:Unsplash)
離港潮之後,部分港人會帶著工作移居到不同的國家,巧合地成為了「數位游牧」的一員。(示意圖:Unsplash)


成年人的生活被工作佔據了很大部分,選擇工作方式就如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而現代的辦公室逐漸以數位技術和互聯網作為基礎,打破傳統辦公室的場所限制,特別受到年輕一代的青睞。1997年,日本半導體專家牧本次雄提出「數位游牧」(Digital Nomad)的概念,時至最近10年間,帶著電腦一邊旅遊一邊工作的「數位游牧」已經愈來愈普及。

不少香港人也正在移動中尋求不同生活方式。最近五年,香港經歷了反送中運動、港區國安法、最近的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加上英國、加拿大和澳洲等國家都推出新的香港移民政策,導致一波又一波的離港潮發生。適逢後疫情時代,不少企業都實行過數位辦公,具有遠端設備及實踐經驗。因此,部分離港人士會帶著香港的工作,移居到不同的國家,巧合地成為了「數位游牧」的一員。

自由的「數位游牧」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數位游牧」遠端工作的性質,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讓人可以試著選擇生活成本較低、生活質量較高的地區,實現了在不同地方生活和工作的靈活性,看來非常適合正在尋找合適居住地的移居港人,有助他們重建生活。

彈性工作的景象看似美好,但它並不適合每一個人。首要是考量收入問題,看看這種工作方式是否帶來足夠的收入,尤其移民到英國、加拿大的香港人,生活成本會比香港提高不少;其次是簽證和稅務的問題,移民的簽證是否合法工作,繳納的稅務也需要計算在支出的一部分。

人在外地,心理健康更是重要的考慮。數位游牧的工作模式大多是獨立工作,缺乏傳統辦工作的固定群體生活,可能會產生不少孤獨感。移居外地後,會失去了原有家人、朋友的陪伴,更需要重新建立新的社交圈子,良好穩定的人際關係才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適應新生活。

建立「日常」並「好好生活」

「世界末日來臨前,你會做什麼?」在一部Netflix動畫《凱洛的末日日常》中,主角凱洛找到了在末日前唯一照常運作的辦公室,在那裡她可以做她唯一想做的事情——繼續上班和過平凡的生活。

在末日中堅持上班的劇情看似很荒謬,卻是主角最快樂的事情。末日當前,未來變得不再重要,很多人會認為工作是為了將來,所以在沒有將來的世界,便盡情及時行樂、活在當下;但對主角來說,在失去了生活原有的結構和穩定性的時候,那個能夠上班的「日常」 ,才是她無處安放的靈魂最好的歸宿。

雖然不到世界末日那麼大的人生命題,也沒有像動畫那樣,只剩餘半年倒數計時的未來,但是香港社會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分崩離析,每個人的未來變得更加不確定。當人們過往的生活不復,曾經仰賴的「日常」在一夕之間消失殆盡時,會開始重新探究生命的意義,或會如動畫中的主角一樣產生迷惘。

許多哲人花了一生去理解生命的意義,對離散的香港人來說,建立自己的「日常」並「好好生活」,可能是目前的解方。

作者》甘甘 香港人,目前在台。寫在台見聞同時又會說起香港往事。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中國結婚數字十年腰斬 不婚不生另類抗爭
陳光誠:高智晟律師被中共強迫失蹤七年是人類恥辱!
一個港生在台北留學的最後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