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施政受挫 放棄籌畫多年垃圾收費計畫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7日電)香港當局今天宣布暫緩實施籌畫多年的垃圾收費計畫,這被視為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以來施政上的一次挫敗,也反映出他可能吸取「反送中」運動的教訓,不敢過度違背民意。

港府原定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計畫。但民意顯示,至少7成港人反對推行,使李家超面臨上任以來最大的一次民意考驗,而港府最終決定暫緩推行。

香港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下午在立法會會議上,宣布有關決定。

卓永興表示,有7至8成市民反對垃圾收費計畫如期實施,認為應延後或分段實施,或是延至2026年實施,甚至擱置計畫。

他承認,在此前的局部測試中,垃圾收費計畫操作繁複,以致大部分住宅大樓沒有正確使用指定垃圾袋,而市民處理垃圾的習慣也沒有重大轉變,餐飲業也反映出經營成本上升。

他說,當局將會公告廢除原定於8月1日實施的計畫,2025年中再向立法會匯報相關情況。

如何減少市民的生活固體垃圾,港府和各界已經討論多年,主因是香港垃圾掩埋區已呈現飽和,而焚燒垃圾又不環保。

經過多年爭議和討論,2021年8月,香港立法會通過相關修訂案,授權政府落實都市固體廢物收費計畫。之後,香港政府積極展開落實工作。

不過,由於這項收費政策備受市民、餐廳和公司等單位反對,香港政府在實施上一再推遲,原定今年4月1日實施,其後又被迫延至8月1日才正式施行。

而自4月1日起,港府先行在部分地點試辦垃圾收費,給予港人一個適應的過渡期。

不過,香港研究協會上週公布,在1062名受訪市民中,7成人不支持當局將於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計畫,「支持」的只有16%,「無意見」的占14%。

此前有分析指出,李家超在推行有關計畫上面對強大民意反對壓力,儘管香港政局已經改變,沒有了反對派主流聲音。但李家超面對龐大民意壓力,尤其是親中力量也極力反對,令他不敢一意孤行。

李家超上任以來一直強調聽取民意。外界分析,其中一個主因就是吸取在修改逃犯條例中不聽取民意、結果觸發「反送中」運動的教訓。(編輯:邱國強)11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