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歷史性低迷引發金融業裁員倒閉潮 券商:隧道盡頭看不到曙光

彭博新聞報導,香港4.6兆美元(約144.6兆元台幣)的股市經歷歷史性低迷,正波及該地的金融業。

香港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繼2022年49家證券商關門創下歷史紀錄後,今年已有30家本地證券商結束營業。此外,由於首次公開募股(IPO)大幅下滑,華爾街一些銀行在港裁員。

恆生指數已經連續第四年下跌,這將是該指數史上最長的連跌趨勢,並在本週跌至一年來的最低點。與五年平均值相比,日均成交額下降了14%,IPO市場經歷了自2001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年。

香港金融業景氣低迷,圖為2022年2月22日香港匯豐銀行。路透社
香港金融業景氣低迷,圖為2022年2月22日香港匯豐銀行。路透社

香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加上北京全面實施國家安全法後,社會經濟長期低迷,工作機會流失,令外界更加懷疑香港作為亞洲頂尖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總部位於香港的券商耀才證券行政總裁許繹彬向彭博新聞表示,「這是我所見過最嚴重證券商關門和裁員潮」。他認為,「關鍵在於提高市場的流動性。每個人都在掙扎,根本看不到隧道盡頭的任何曙光」。

市場低迷時,中小型證券商首當其衝。香港證券業協會今年稍早對本地證券商的調查顯示,去年虧損的券商超過72%,其中至少四分之一計畫今年縮減業務規模。

香港股市有亞洲市場最大的買賣價差。香港Instinet執行顧問專家Tony Cheung向彭博表示,這會導致機構性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增加。

港股持續低迷,圖為香港6日街頭港股看板。路透社
港股持續低迷,圖為香港6日街頭港股看板。路透社

儘管分析師在今年年初預測,中國股市將在中國結束防疫清零限制後出現復甦,但投資人情緒持續悲觀。經濟低迷、消費疲軟、美中關係緊張和房地產危機導致外國資金逃離。

大華繼顯財富管理的投資長Qi Wang說,流動性缺乏顯示外資對香港和中國內地的興趣正降至新低。過去兩年,全球投資者大舉拋售香港股票。現在許多人認為,從全球投資組合的角度來看,中國無關緊要。

交易枯竭加劇市場陷入困境的市場氣氛。今年料將成為自2001年網路泡沫破裂以來,香港IPO最低迷的一年,IPO規模為51億美元。三年前高達520億美元,與過去10年平均值的310億美元相比,則是下降84%。

就在上個月,阿里巴巴控股集團宣布停止110億美元的雲業務分拆計畫,震驚投資者。該集團稍後又宣布,受到美國限制晶片出口至中國影響,也會延遲Freshippo雜貨連鎖店的IPO。

銀行也在裁員。去年,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也在香港宣佈數波裁員。 瑞士銀行(UBS Group AG)也在亞洲資遣約20多名的銀行家,主要是香港處理中國業務的員工,還包括數名主管。

華德人才諮詢公司(Robert Walters)的華南和香港金融服務區域總監馬來利(John Mullally)向彭博新聞表示,「2023年聘僱市場的萎縮,可能是我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看過最困難的一年」,至於明年金融業的整體狀況,「我想會有更多裁員」。

相較於港股,日本股市的規模現在也比港股多出1.5兆美元,是兩個市場自2009年來最大的差距。日股今年漲了23%,港股則下滑17%。

更多太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