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布頓下周登場 烏克蘭和俄羅斯交鋒受矚目

烏克蘭網球女將絲薇托莉娜(Elina Svitolina)。 (圖:推特)
烏克蘭網球女將絲薇托莉娜(Elina Svitolina)。 (圖:推特)


2013年,烏克蘭網球選手斯塔霍斯基(Sergiy Stakhovsky)在溫布頓(Wimbledon)中央球場,擊敗瑞士天王費德瑞(Roger Federer),震撼了網壇。

10年過去,斯塔霍夫斯基已將白色球衣換成軍裝,加入烏克蘭軍隊,保衛自已的國家,抵抗俄羅斯的入侵。

今年的溫布頓將在7月3日登場。這場戰爭對體育的影響,將反映在倫敦西南部綠樹成蔭的全英俱樂部(All England Club)中。

在去年2月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俄羅斯和其盟友白俄羅斯的選手,被禁止參加溫布頓。這是四大滿貫賽(Grand Slam)中,唯一對戰爭採取如此強硬反應的賽事。

今年,這兩國的球員獲准重返溫布頓。但不確定的是,他(她)們將會面對觀眾什麼樣的反應。

目前世界排名第三的俄羅斯名將梅迪維夫(Daniil Medvedev)坦承,「我們無法控制」。他說,「如果人們決定要苛刻,就只能這樣。如果他們決定要友善,那也很棒。所以,這不是我們能決定的」。

烏克蘭球員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競爭對手之間的對立,在最近的法國公開賽上演了僅次於比賽過程的重要情節。

烏克蘭女將絲薇托莉娜(Elina Svitolina)和柯絲堤雅克(Marta Kostyuk),因拒絕依照球場禮儀和世界排名第二的白俄羅斯女將莎芭蓮卡(Aryna Sabalenka)握手,而遭到法網觀眾的噓聲對待。

柯絲提雅克說,法國觀眾應該對他們的噓聲感到「丟臉」。絲薇托莉娜則表示,她不會透過與白俄羅斯對手握手,「出賣自己的國家,以獲取觀眾的喜歡」。

絲薇托莉指控莎芭蓮卡故意煽動緊張局面,在半準決賽結束時,刻意在網前等待明知不會發生的握手。

莎芭蓮卡曾抵制兩次法網賽後記者會,表示關於她與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關係密切的大量尖銳問題,讓她感到「不安全」。

最終,莎芭蓮卡還是重返記者會,譴責正在進行的烏克蘭戰爭,並說她「暫時」無法支持魯卡申科。

在全英俱樂部取消去年的禁令後,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球員將能夠如願在今年參加溫布頓網賽,但必須以「以中立運動員」身份參加比賽,並遵守一些條件,包括不支持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政權和領導人;不接受來自俄羅斯或白俄羅斯國家的資助,包括國營企業的贊助。

今年28歲的烏克蘭一姐絲薇托莉娜表示, 「我們從英國獲得的支持是巨大的,尤其是去年溫布頓,以及對烏克蘭人民的大力支援」。她說,「我們真的很感謝英國人的立場」。

25歲的白俄羅斯一姐莎芭蓮卡則希望,能夠在溫布頓度過平靜的兩周。她說,「我真的很喜歡這裡的氣氛。去年我真的很想念溫布頓」,「我迫不及待地想回來,並發揮最佳實力」。

與此同時,在2,500公里外的烏克蘭,斯塔霍斯基正專注於戰鬥,而不是他戰勝費德瑞的記憶。當時世界排名第116位的他,把打敗費德瑞稱為是「神奇」。

斯塔霍斯基是迫擊炮部隊成員,參加在巴赫姆特(Bakhmut)的戰役。

斯塔霍斯基在戰爭初期曾告訴法國體育日報「團隊報」(L'Equipe),「看到屍體對我們來說,已無所謂…不幸的是,人類可以適應任何事情。所以,我們適應了轟炸。我們適應了恐懼,適應了死亡」。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澤倫斯基疾呼北約 對烏發出入盟「政治邀請」
推動烏克蘭和平 教宗特使本週訪莫斯科
UN:俄在烏處決77名被任意拘留的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