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鄉今昔映照 老故事盡在北投公園溫泉博物館

一進入北投公園,目光很容易就被溫泉博物館這棟洋風建築所吸引。(北市公園處提供)
一進入北投公園,目光很容易就被溫泉博物館這棟洋風建築所吸引。(北市公園處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灣第一座溫泉公園在哪裡?答案就是現在的北投公園。

北市公園處表示,在日據時期,台灣總督為了迎接日本皇太子裕仁,而將瀧湯浴場改建為北投溫泉公共浴場,也就是現在溫泉博物館的前身;浴池外觀採用英國維多利亞式樣的洋風建築,浴場周圍則依自然環境整建為北投公園,為當時台灣最具規模的公園。

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及北投公園早年樣貌(照片取於北投溫泉博物館網站)。(北市公園處提供)
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及北投公園早年樣貌(照片取於北投溫泉博物館網站)。(北市公園處提供)

公園處指出,一進入北投公園,目光很容易就被溫泉博物館這棟洋風建築所吸引,當時是由總督府建築設計師森山松之助監造,在一九一三年完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公共浴場曾作為中山堂、議會招待所等用途;一九九七年經內政部公告為三級古蹟,一九九八年在地方熱心居民與台北市政府的斥資整修下,以「北投溫泉博物館」之名正式重新開放使用,配合周邊天狗庵史蹟公園、吟松閣、梅庭等溫泉歷史設施的保存或整修,還原了許多北投溫泉的歷史風貌。

 

溫泉博物館內榻榻米大廳是當時的人在沐浴後納涼、用餐、休舔的地方。(北市公園處提供)
溫泉博物館內榻榻米大廳是當時的人在沐浴後納涼、用餐、休舔的地方。(北市公園處提供)

公園處陽明所主任林晁嘉說,北投公園為當時最時髦及進步的象徵,園區內就設有兩座西式的噴水池,噴水池因有地下水道經過,在規劃時就將水道洩壓的力量設計成壓力式自然噴水,不僅兼顧景觀,更具消防及緊急供水的防災用蓄水池功能,留存至今成為北投百年水道的最佳證明。

其中又以雁鴨噴泉極具特色,惟當時的雁鴨銅雕噴水口遭竊,經北投文史團體蒐集老照片及在地藝術家協助,重新打造雁鴨銅雕復刻版,象徵北投人共同記憶的噴泉再次啟動。

北投一詞,在平埔族的語言是女巫,八芝蘭則是溫泉的意思,可見平北投溫泉在台灣開發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北投早期也有「台語片的好萊塢」美稱,北投公園更是座台北市的百年老公園,喜愛訪古探幽的民眾不妨趁著秋涼,來一趟北投,穿越行旅於時光隧道中,來一場濃厚溫泉味的懷舊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