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大甲溪復興泰雅民族文化 臺中市立和平國中

臺中市立和平國中師生合影
臺中市立和平國中師生合影

臺中市立和平國中有7成的學生都是泰雅民族原住民,自106起推動「泰雅民族實驗教育」,課程計畫以教育部制訂課程以及泰雅民族本位課程雙軌進行,期望讓泰雅民族文化與先人的生活智慧傳承下去,以及培養學生跨文化的素養。

 

臺中市和平區的泰雅族部落倚靠山林及大甲溪而生,大甲溪就像母親一樣養育著一代又一代的泰雅族人,因此在文化課程中走讀溪流,探訪山林,以大自然為教室,以謙卑的心向大自然學習,並拾起傳統的生活器具,體驗先人早期的生活型態。

 

和平國中江彩鳳老師說明,溯源大甲溪系列課程的主要架構分為編織與圖騰文化、樂舞與技藝文化、農耕與家庭生活及狩獵與家庭生活,透過課程讓學生學習泰雅民族文化的精神,實踐課堂的教學,藉此培養學生的文化力、適應力、學習力及合作力。

 

泰雅族人傳統的分工就是男攻女織,狩獵課程學習先人在水域山林的生活技能,也透過踏查大甲溪及鄰近的八仙山,帶入歷史故事,讓學生體驗先人的生活及認識各個部落。在編織課程中,帶領學生栽種編織原始的材料,從種苧麻開始到採收苧麻、取苧麻纖維、漂白、染色最後才能編織成品,完整認識傳統編織工藝。

 

和平國中校長葉天喜表示,希望學生除了傳承傳統文化以外,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讓更多人認識及重視泰雅民族文化,也希望培養學生跨文化的素養,尊重不同族群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