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心靈需求 就是好生意

中國時報【(執筆︰江靜玲)】 狄波頓和他的「人生學校」一直是個具爭議性的話題;「人生學校」愈成功,正反論辯聲浪愈大。「人生學校」在十年內成為全球化企業,有人認為狄波頓把哲學「性感化」;有人批評他把哲學「生意化」。狄波頓如何看待這些輿論?在21世紀經營柏拉圖對話,狄波頓打的是什麼算盤? 在狄波頓看來,「做生意」和「做好的事情」(doing good)兩者間是不相違背且可並存的。長期以來,商業更始終是人類的活動中心,以各種形式存在,「因此我們的目標不是要擺脫商業,而是要讓商業服務我們的長遠利益。」 狄波頓說,「人生學校」有一些「好生意」原則,包括從需求(needs)中獲利,而不是從慾望(desires)中獲利。哲學上,長期以來對需求和慾望的認知即存在著關鍵性區別─慾望是你現在所想要的一切;需求是為了你長期福祉取得的東西。滿足的生活源自於我們的需求,而不是我們的慾望。危險的是當慾望變成需求時,長期下來,未幫助我們活得好。 他的第二個「好生意」原則是結合樂趣和質優。這挑戰傳統多認為樂趣可能過於輕率,質優必須嚴肅的觀念,尤其是在哲理學領域中,狄波頓認為,無論喜歡與否,在這個競爭的世界,融合樂趣和質優是關鍵。狄波頓談到的這項原則,充分反映在人生學校製作的動畫YouTube上。 第三個「好生意」原則是利潤應來自「更高層次的需求」。這個概念源自於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求層次論。狄波頓認為,目前環繞在我們周邊的生意都在這個層次論的最低層的基本生理需求為大宗,但我們了解我們對愛情、自尊心、創作、友情有更高的需求,「但我們無法想像在這方面商業可以幫我們,存著花錢買來的不會是好東西的偏見。」狄波頓主張,心思和胸懷也需要耕耘,才能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層次。 儘管有著清晰的經營藍圖,狄波頓卻也承認:「販賣劣質冰淇淋,會比經銷柏拉圖對話賺更多錢。」 狄波頓沒有提及的是,他的血液中流著經商的基因。他的父親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在瑞士創設的全球資產管理投資公司,1999年公司總資產估計約為3.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