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白色恐怖受難者暴瘦10公斤 許時豪選角兼男主角「懸吊空中全身瘀青」

陳家逵(左起)、莊岳、潘麗麗、陳芯宜導演、林鉅、黃姵嘉、許時豪。(圖/希望影視行銷)
陳家逵(左起)、莊岳、潘麗麗、陳芯宜導演、林鉅、黃姵嘉、許時豪。(圖/希望影視行銷)

記者潘鈺楨/台北報導

VR電影《無法離開的人》榮獲第79屆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最佳體驗大獎,4日舉行記者會,導演陳芯宜與演員林鉅、許時豪、莊岳、黃姵嘉、陳家逵、潘麗麗等人一起接受訪問。陳芯宜透露電影拍攝正值疫情,演員尋找不易,第一個確認的是林鉅,許時豪原本只是選角導演,因為還差一個角色遍尋不到演員,只好毛遂自薦,把自己的照片也放進提案中。

許時豪為詮釋政治受難者阿青,不只剃頭、花2、3個月瘦身10公斤,還只穿著內褲、塗抹助曬劑去頂樓躺著曬黑。一場反手懸吊的戲,他透露當時後面有用吊鋼絲幫助支撐,「拍了好幾小時,超不舒服,重心要用核心支撐,中途可以被放下來休息但繩索不能解開,雙手、全身很多瘀青,不用演,真的超不舒服」。

林鉅化身政治受難者坤伯,在蠟像館導覽帶領觀眾重回1950年代自己和難友阿青的故事,潘麗麗飾演阿青的女兒文敏,到綠島和坤伯相認。談到兩人在綠島拍攝的戲份,其實只有短短3小時,林鉅不好意思說自己當天其實宿醉,「太緊張,第一次在綠島就一手一手喝,隔天早上看到(VR)機器很特別,精神很難集中」,還好潘麗麗當天下午到綠島一起拍攝,才幫助他進入狀況。

黃姵嘉扮演阿青的妻子嘉美,阿青與嘉美有一個女兒文敏,飾演兒時文敏的小朋友大概只有1歲半,拍攝時其實不太受控,一直想去找媽媽,還好導演用4、5顆鏡頭合成,才巧妙修飾小朋友的許多突如其來反應。陳家逵飾演特務,他特地發明一種四川腔,融合好幾種語言,他說:「有點四川國語的感覺。」

陳芯宜坦言起初接下這個拍攝工作有點擔心,擔心外界看到這個題材會覺得「又來了」,或貼上政治正確標籤,她說:「本來不太想接,自己很怕政府案子,但人權館(國家人權博物館)給我百分之百創作自由。」《無法離開的人》以綠島人權文化園區蠟像館為啟發點,劇情融合多位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經歷,以一封無法送達的遺書,穿越歷史與時間,跨越國界與世代,喚起人們對於創傷記憶與人權議題的共感。她2002年蠟像館剛成立時就去參觀,當下心想如果蠟像有聲音?會是一種很特別的沈浸式體驗,而人權館也因為看了她先前的VR作品《留給未來的殘影》,才決定找她來拍攝這個故事。

陳芯宜透露《無法離開的人》票房不錯,兩個月賣了4000多張票,然而即便如此還是無法與策展開銷打平。在北師美術館3層樓的展覽,延伸至VR作品中1950至1960年代台灣白色恐怖的歷史背景,打破傳統歷史文件的展陳方式,透過木刻版畫、倖存者的回憶有政治犯書信原件、在看守所物質匱乏條件下親手製作的物件,以及受難者的夢,試圖捕捉當時軍法處的氛圍。展覽將於2023年5月6日至7月2日推出。

Yahoo奇摩提醒您:
飲酒過量,害人害己。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