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演習後 國軍的下一步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早在漢光實兵演練之前,便有民眾目睹疑似美軍出現在地方後備教召動員訓練的行軍隊伍邊,狀似觀察;實兵演練期間,美軍方代表更是一席輕便服裝出現在台北火車站內憲兵反恐行動操練現場;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相信關心國防者皆好奇:美方究竟給什麼評論內容。

外界皆言此次實兵演練可能是美軍加大對國軍地面部隊戰訓交流後,特別是疫後和俄烏衝突借鏡下,要求國軍調整國土防衛作戰戰略目標後的首次成果驗證。

儘管官方不承認美方要求國軍加重城鎮作戰比重,但實兵演練科目會說話——不管是橋梁阻絕守備、台北車站關鍵基礎設施防護、煉油廠關鍵基礎設施防護、天然氣廠關鍵基礎設施防護、八里台北港反登陸作戰或桃園機場反空降作戰,除了不再否定解放軍登陸能力,明白說則是城鎮戰的開打必然性。

比較近幾年的漢光演習實兵部分,今年開始見到努力走出框架的科目:如徵用民間無人機投入防衛作戰,但既然要強化可能面對的城鎮作戰行動,國軍是否真的想過要面對怎樣的戰場景況下之攻勢?

2022年4月,國防部公布一份《中國軍力報告》中,尚指出解放軍地面部隊、水面艦及潛艦戰力均優於國軍,制空作戰亦已稍占優勢,但受限台海,尚未具備全面犯台戰力,惟一年後今天的漢光39號演習,其實國軍實兵演練思維,已大躍進至願意正視解放軍上岸的事實與能力。這演習規畫是自發為之?還是受限於人?不得而知,不管如何,多算勝,願意嚴陣以待,對建軍備戰總是好事。怕的是,不甘願下之做不足!

近十年來,不論是從大陸官宣的軍事演訓報導,或歷次中方軍工企業集團在國內、外防務展中的陳展,所涵蓋作戰概念與武器效能影片,及以各型式武器裝備模型支撐形成體系作戰的品項,已經證實解放軍刻正在仿效美軍或西方國家軍備發展,逐步走出自己的建軍備戰特色。

國軍此刻是否該多想想,未來預儲大量精準彈藥,戰時輸運與高價值防空與制海資產機動時的防禦規畫可有升級?是沿襲過往以隨車的步槍兵保護為主,配置有限數量打完就沒了的刺針飛彈,還是另有高招以對?

2018年6月漢光34號演習實兵演練階段,首度將國內科技公司之民用無人機及航控人員納入陸軍部隊協力作戰,執行戰場偵搜、目標標定、效果監視等戰術行動。時隔5年,演練科目仍是如此!請問,解放軍不會將無人體系作戰運用在攻台行動嗎?那台海周邊的無人機飛訓到各戰區所屬有人與無人載具的協訓科目,僅止於秀好玩的嗎?

當國軍終於承認解放軍能夠上岸,且會推進到內陸後,卻似無視於大陸軍工企業近年在結合作戰概念的軍備研製與作戰體系發展,仍著重以應對傳統武力作戰為主的設定,這樣的漢光演習設計真的符合竭盡所能趨近實戰?演習既然要規畫公開的科目,就得要有以戰敗為養分的最嚴峻狀況,甚至臆想中大型兩棲載具在攻台行動角色已靜悄悄微調轉型,只因海峽天險或許不再!對直升機而言,距離真的不遠!台海面臨已傾斜的戰力對比下,願國軍務實踏好下一步。若僅憑官方發布新聞稿來博取績效、談戰力,一旦真正臨戰將嘗到苦果。

(作者為退役海軍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