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華夏文化載體

漢服知名推廣人雪蝶在「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二部曲」活動期間的演講。
漢服知名推廣人雪蝶在「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二部曲」活動期間的演講。

▲漢服知名推廣人雪蝶在「盛世壁藏─唐代壁畫文化特展‧二部曲」活動期間的演講。

漢服是華夏文化載體之一,全稱為「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衣冠、衣裳、漢裝,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傳承千年,氤氳著深厚的文化氣息。《史記》認為「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亦有資料定義:從黃帝即位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

服裝是人文發展與歷史傳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漢服知名推廣人雪蝶認為,服裝是一種載體,盛載各方領域的記憶與技藝,也是最能了解一個國家、民族或朝代的歷史的方式之一。年輕輩許多是由喜歡服飾開始,漸漸地感到想要更加深入文化內涵而接觸到更多文化層面,推廣時更以漢服做為華夏文化的載體,將古琴、刺繡、茶道、香道、纏花、絨花(蓪草花)等已趨式微的文化,重新匯聚與傳承。

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陳春霖表示,文化是活態發展的有機體,其內涵的變化,多數很自然也自有其紋理與延續性。漢服,參考出土文物、壁畫、畫冊、漢服的形制,結合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組成,呈現出不同朝代的多采文化風貌。故此能明白,傳統服飾雖是宜古宜今,然而必須先要有「復原」,方能並方知如何「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