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翔:國防自主國機國造驕傲

距今卅五年前的民國七十八年五月廿八日,空軍航發中心(漢翔航空工業公司前身)研發的IDF經國號戰機原型機(編號一○○○一),在台中清泉崗基地由空軍上校吳康明駕駛該原型機展開歷史性的首飛。漢翔公司昨(廿八)日表示,三十五年過去,流過的汗水血淚,都已化作收成的喜悅,國人自研自製的先進戰機IDF經國號,代表我國擁有製造、測試、修改、武掛、升級等自主權,把所有的知識與科技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就是國防自主,這就是國機國造!

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十日,首架原型機(A1)出廠,在全國民眾矚目下,A1機由吳康明上校駕駛,以滑行姿態進入典禮會場,他形容這段滑行「背負著全體研發人員多年來的心血」,並在故前總統李登輝命名「經國號」後,IDF戰機正式開啟了緊鑼密鼓測試的時代。

民國七十八年五月廿八日,在機務、場地、人員、攝影、救護,都已確認完善各自待命,試飛管制室內眾人聚精會神,屏息等待,吳康明老師起動發動機,駕駛機號一○○○一的首架原型機進入跑道,隨後鬆煞車,高速滑行,油門持續加大,當機身騰空而起,彷彿全國都響起了掌聲與歡呼聲。經過廿二分鐘的飛行,首飛任務於十時四十三完美落地,這一刻,寫進了中華民國的歷史。

IDF共有四架原型機,每架各自擔負不同的測試任務,其中編號一○○○二的二號原型機(A2),主要負責低空高速擴張飛行測試。A2機於七十八年七月廿九日,由試飛官伍克振上校完成首飛。一○○○三原型機(A3),於民國七十九年一月十日首飛,試飛官為陳康定中校。一○○○四原型機(B1),於民國七十九年七月十日首飛,前座試飛官祝安麒少校,後座朱泰樺中校。

IDF經國號戰機的研製是我國航空史上的光輝歲月,回首來時路,沒有IDF,就沒有今日中華民國的空防,更不會有後來F-16及幻象二千型的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