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孟安:八年逆境「轉大人」,預見屏東「品牌力」大爆發

「2022第20屆遠見高峰會」(簡稱2022遠見高峰會),精采議程不斷。第二天下午,屏東縣長潘孟安親自與會,並以「從逆境中爆發的屏東」為題發表演說,講述過去八年來,屏東締造了哪些轉變。

潘孟安一開場就說,感謝有機會參與第20屆遠見高峰會,在《遠見》以報導觀照之下,台灣的經濟發展、國際關係,都有十足的進步。而這八年來,屏東也正經歷「轉大人」。

屏東有先天困境,但縣府團隊不願坐困愁城

在1分鐘的開場影片中,潘孟安以感性口吻,描繪屏東這八年來的變化。一直以來,位在國境之南的屏東,是許多國家重大交通建設都沒有抵達的地方,連帶使得產業政策也碰到困境。

農業大縣的屏東,潘孟安形容宛如先天失調加上後天不良,但他與縣府團隊並不打算坐困愁城,而是不斷試圖突破逆境。「無傘的囝仔,要比別人跑卡緊。」他這麼說。

2018年以前,公部門都是不被外界看好的,常常覺得做事效率是「1+1<1」,而他帶領的縣府團隊,努力讓效率「1+1>2」。雖然因為財政問題,沒有發生育津貼等措施,卻努力償還了屏東的沉重財政負擔,八年來還掉183億元債務,就好像讓身體健康,使得縣政可以健步如飛。

2019年,屏東在沒有公共建設、交通不便的荒郊野外「大鵬灣」,居然辦起台灣燈會。一開始,外界都有不少疑問,並不看好,到最後卻變成驚嘆號!潘孟安說,過程縣府將士用命,也促使縣府團隊有凝聚力,大家都有光榮感,連帶讓屏東縣喊出了「我屏東我驕傲」。

但2020年開始,疫情襲擊全球。屏東也不巧碰到Delta病毒的侵襲,縣府用19天時間,在沒有醫療資源的鄉下,把Delta病毒清零。同時間,全世界許多地方都因Delta而被迫全國封城,但屏東守住了台灣的山海關,讓Delta入侵畫下句點。

把握趨勢,屏東不只做綠能,更倡文化、美學

另一方面,屏東也注意綠能趨勢的發展。率先在2016年成立綠能專案辦公室,在如何保有良田的前提下,讓四個鄉鎮的下陷區、盜採的砂石坑,變成綠電設施。這麼做,得要解決綠電的發掘來源、找地與聯合民間土地,才能成功將閒地轉化為綠能產電的土地。

最後,潘孟安說,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要有文化底蘊的內涵,若是沒有爬梳,文化就是頹圮。因此,這幾年來,屏東把許多過去留下的老建築,融入新生命,賦予新的技術。

舉例來說,他們用極少數的預算,把本來老舊的圖書館,變成全台最美麗的森林圖書館。除此之外,還有勝利星村、縣民公園、屏菸1936文化基地和車城看海美術館。這些新據點,都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也讓外界驚豔不已。

潘孟安說,這八年來,屏東已經轉大人了,期待下一個世紀的屏東,有促進經濟發展的科學園區、產業園區等進駐;也期待過去等同「遙遠」代名詞的屏東,從此變成美學的屏東;此外,更期待改變一般人「屏東等於墾丁」的認知,讓屏東變成一個品牌,成就「品牌的屏東」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