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行的靈光點亮台東美術館 延續台北燈會藝術之美

「潛行的靈光」在台東美術館的草原灌木叢中,展現似魚非魚的古代生物造型線條。(記者鄭錦晴攝)
「潛行的靈光」在台東美術館的草原灌木叢中,展現似魚非魚的古代生物造型線條。(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延續二0二三台北燈會原住民族主題燈會作品「潛行的靈光」藝術之美,即日起移至台東美術館戶外展出,點亮台東的夜,台東縣府歡迎縣民眾及遊客前往欣賞與體會作者的創作思維。

縣府表示,在縣府文化處與台東美術館、台北市政府及光織屋工作團隊的協調與合作,讓「潛行的靈光」卸下台北燈會任務後直接返回台東,讓作品在台東美術館的草原中,點綴出似魚非魚般的質樸線條;在夜晚美術館的路燈叢中,如同深海洄游的潛行魚群們,重新匯聚航向太平洋。

文化處指出,由藝術家陳淑燕和杜瓦克.都耀創作的「潛行的靈光」,概念來自部落耆老在火堆旁講述的遠古奇幻故事,透過來自海洋神祕深邃的光與線條,似魚非魚的古代生物造型燈具,傳承在自然中生命搏鬥的智慧,以及對山林與海洋的愛,頗有爆紅電影「阿凡達:水之道」的既視感。

兩位藝術家是生活在東海岸的纖維創作者,在豐濱新社部落深耕多年,有感於台灣在地植物纖維材料的獨特性及工藝文化的岌岌可危,因此積極投入自然材料採集的技術、智慧和工藝特質發掘,使用在地原始素材和古老的技術,找回這個時代人類逐漸遺失的和自然、和土地的親密關係,發展出許多空間燈藝和藝術裝置,編造簡樸而溫暖的當代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