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子臺三線 史蹟生態文化走讀之旅

潭子地區信仰祭祀中心,以潭子街上主祀流水觀音的「潭水亭」為主。(圖片來源/文化臺中授權轉載,下同)

潭子舊名潭仔墘,原屬於平埔巴宰族阿里史社之社域,康熙末年漢人入墾,雍正年間,廣東省潮州府大埔縣人張達京與六館業戶,於北臺中進行大規模的開墾,此區域即以其兄弟,張達朝與張達標為主事者,如今尚有頭家厝、大埔厝、瓦窯仔、甘蔗崙、校栗林等老地名留存為證。

祭祀廟宇 心靈寄託之所

潭子地區信仰祭祀中心,以潭子街上主祀流水觀音的「潭水亭」為主,建築於1801年,在2004年重修時,保存舊廟正殿,並將其包覆在新廟體內,而成為「廟中有廟」的特殊狀況。同位於潭子街公廳巷內的「廣福宮」媽祖廟,當地人稱為「公廳」,為潭子最早媽祖廟,廟中1932年的〈廣福宮〉匾額,為當時庄長傅錫祺所撰書,而門神則為劉沛然派下劉昌洲於1982年所繪畫。

公廳巷廣福宮媽祖廟

頭家厝的「得天宮」媽祖廟,建於1984年,為潭子規模最大媽祖廟,廟中主祀老五媽、老六媽及興二媽神尊,其中老五媽原為副主委賴耀勳祖輩,由彰化南瑤宮神明會分靈來,祭祀圈涵蓋頭家里、頭家東里、家福里、家興里及甘蔗里,並於今年九月間剛舉辦慶祝建廟40週年活動。

潭陽里石牌公園

位處頭家里和平路(原稱頭家巷)上的「將軍廟」,廟中奉祀68甕抗日義民骨灰罈,為中日於甲午戰爭簽署馬關條約,割讓臺澎金馬於日本,隔年1895年侵臺,8月間日軍由葫蘆墩欲往彰化八卦山方向前進,軍隊抵頭家厝與舊社溝背附近,與當地民兵義軍發生兩天一夜戰役,日方文獻稱為「頭家厝之役」,而臺灣稱為「溝背之役」,後於1990年間大家樂盛行,信眾捐款不斷,2年內廟宇即建築竣工,為見證抗日史蹟最佳鄉土教材。

姓氏祠堂 見證族群融合

頭家厝得天宮正面

通常遊客對潭子的認知,大都是從位於潭子加工區後方,地名舊稱大埔厝,由霧峰林文察麾下十八大長老林其中,於光緒年間所建的「摘星山莊」為第一印象,其內「無處不書、無處不畫、無處不雕」,古蹟界甚至稱之為「臺灣十大民宅之首」,為潭子最具代表性的古蹟建築。

校栗林光裕堂魏家祖廳

而處於栗林里中山路豐原菸廠附近的「光裕堂」魏家祠堂,建於1931年,祖籍為福建漳州南靖縣梅林,祠內精緻的木雕藝術價值,在潭子應是僅次於摘星山莊,祖堂匾額及眾多的公媽牌位,一一訴說著對祖先的慎終追遠。

下潭仔福德祠百年大樟樹

另位在頭家東里中山路頭家厝火車站附近,土名為雙張的「和泰堂」林家祠堂,為單進、左右各有二道護龍格局,祠前有一超大的半月池,池畔原種有一棵第二代黑葉荔枝祖老樹,今和泰堂僅存正身與前埕,其餘已販賣給建築公司蓋大樓,當時曾將黑葉荔枝老樹移植至頭張路與和平路口的頭家公園,但最後以失敗告終,真令人惋惜!

頭家厝將軍廟全景

還有位於嘉仁里中山路與74號快速道路叉口附近的「王氏祠堂」,為早期至大陸經商有成的企業家王建董事長所建,因為要紀念其父親王永棋,而稱之為永棋館,於2016年所精心建造的5層樓RC建築,如今已成為臺中市王氏宗祠,祠內1樓除了奉祀開閩三王王審知三兄弟的泥塑神像外,3樓亦典藏著近千本各姓氏的族譜與文史專書,顛覆一般人對祠堂的概念。

頭家厝和泰堂林家祠堂

飲水思源 豐富自然生態

距潭水亭西側不遠處的「下潭仔福德祠百年樟樹公」,樹高約15公尺,樹圍4.3公尺,樹下亦有供奉樟樹公小祠,是臺中平地難得的超大樟樹,此福德祠今稱為潭陽福德祠,但當地人稱為「下潭仔土地公」,證實了潭仔墘曾經有3處水潭的稱謂。

大埔厝摘星山莊

位在潭陽里的「石牌公園」,原為平埔族阿里史社馬鄰埔,園內六角涼亭有座立於1770年的石碑,是開闢潭仔墘年代最佳證明古文物,後於1983年開闢為第一公墓,1991年舉辦萬人植樹,並首創潭子種植落羽松林,其凸起氣根頗有特色,如今已變成一處極佳的休閒公園。

王氏宗祠典藏各姓族譜

位於環中路近中山路的「怡藝園」,為林姓家族私人植物園,園內臺灣原生種植物超過數百種以上,並有一條龍溝圳由中穿流而過,使得園區動植物生態變得更為豐富,是大臺中都會區,很難得的一處生態休閒寶庫。

怡藝園內生態極為豐富

本文轉載自《文化臺中》,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沖繩自助錦囊》旅行中的意外颱風 如何順利安排返程?專家給出的最佳建議
努力小農》種碳專案長大了!台灣小農締造了1年種碳上萬噸的佳績
寶林案死者體內驗出「米酵菌酸」》如何預防食物中毒?毒物科醫師提5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