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 中西醫兼治緩解

潰瘍性結腸炎在屬於中醫「泄瀉」、「痢疾」、「便血」、「腸風」或「臟毒」等範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表示,曾有39歲的王姓個案,因潰瘍性結腸炎求診中醫。 該個案近半年多來天天為腹瀉及血便所苦,每天拉肚子3-4次,求診於西醫,經大腸鏡檢查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服用幾次腸胃藥後,腹瀉及血便並沒有很大改善,於一個月前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就診,經施予中藥治療後,腹瀉及血便的狀況已有明顯改善。 個案受訪表示,中醫治療期間有持續服用西藥,經服用中藥後五至七天,出血的症狀便有所改善,而服藥一個月左右,腹瀉等情形也有所緩解。 林在裕指出,通常潰瘍性結腸炎要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瀉、黏液膿血便、腹痛和裏急後重(急著大便,卻只上了一些,但便後還想再上),另外有些患者會出現貧血、體重減輕、發燒等症狀。 有研究顯示罹患潰瘍性結腸炎,演變成大腸癌機率是正常人的一百倍,但因為潰瘍性結腸炎很容易被誤認為痔瘡或一般腸胃炎,如果耽誤治療時機,嚴重時會導致大腸潰爛而需切除,甚至還有引發敗血症的危險。 林在裕表示,中醫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可使用仙鶴草及白芨等中藥來,仙鶴草既能止瀉改善腹瀉又能止血治療血便,白芨可消腫生肌、縮小潰瘍,透過中藥治療後,王先生的結腸原本有8公分的潰瘍傷口已縮小成3公分,目前繼續治療中,結腸潰瘍傷口持續修復且發炎紅腫的症狀也改善很多。 提醒民眾當看到大便時流血,有可能只是痔瘡發作,但如果血便中帶有黏液、黃色分泌物、血色比較暗沉或是常常拉肚子且有解不乾淨的情況,就要小心不是痔瘡而是得了潰瘍性結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