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講美村盛產紫菜 近年氣候變遷導致減產

澎湖講美村的潮間帶上,布滿了一排排的竹棚,當地居民趁著退潮,正忙著採收人工養殖的紫菜

當地居民說道,「這個要撐起來,比較好拔。」

白沙鄉講美村民眾表示,「要怎麼採,逆向啊,它生長是這樣子垂下來,你要往上拉。」

澎湖海域因為水質清澈,冬天水溫較冷約在16℃到22℃之間,很適合紫菜生長,尤其講美村的潮間帶寬闊,是目前人工養殖紫菜最大的產地。

澎湖紫菜養殖業者楊連春指出,「水溫在25度以下它就會長了,可是越冷越好。」

不過近年來氣候暖化,對紫菜的產量帶來影響。

澎湖紫菜養殖業者楊連春表示,「溫度有差,不像之前那麼冷,所以生產狀況早期可以採3、4次,現在採2次左右就沒辦法採了,除非那年的天氣比較冷。」

澎湖紫菜養殖業者黃氏竹芳也表示,「沒有豐收,今年恐怕只有三分之一,一點點而已。」

不只如此,今年又遇上了新的問題。

澎湖紫菜養殖業者楊連春指出,「中間空空的網子,就是被象魚苗吃光光的,都那麼小,沒辦法去防這個東西,你看我們外面圍那個網,圍那麼多,也沒辦法擋住這種小小的,因為牠可以從網子下面縫隙鑽進來。」

魚類在潮間帶覓食是正常的生態現象,不過楊連春發現以往冬天,並沒有這麼多幼魚。

澎湖紫菜養殖業者楊連春表示,「我問水試所他也說 ,會不會溫度高,牠的產卵期延後,早期的水有夠冷,連網子都不用圍。」

澎湖科大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徐振豐指出,「溫度一低的話,有些藻食性的動物魚類 ,牠會行動比較遲緩或會死亡,所以減少吃食紫菜幼苗的機會,相對它也會長得比較好。」

紫菜被稱為澎湖的黑金,是海洋贈與的禮物,不過這一道常民料理,也受到了氣候變遷的影響,不論是野生紫菜的生存,或是人工養殖紫菜的產業,都面臨了新的挑戰。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澎湖涼亭護欄疑不勝負重斷裂 6人自2樓跌落
澎湖海巡新造3583艇 首航協助送醫建功
你不知道的台灣 國際地質學者視為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