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動保團體種綠色走廊 守護無尾熊供棲息地

這隻名叫露西的無尾熊懶洋洋地掛在樹上,餓了就吃起旁邊的樹葉。牠曾經患有披衣菌,在動保團體班加洛無尾熊的照顧下現在完全康復。澳洲無尾熊正面臨絕種危機,2001年以來,昆士蘭無尾熊數量減少了五成、新南威爾斯六成二。預計2050年,新南威爾斯的無尾熊可能會完全消失。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動保團體以廣為種樹的方式維護無尾熊的生存空間。

班加洛無尾熊主席斯帕洛提到,「牠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例如車禍、被狗攻擊等等,我們需要幫助牠們做很多事情、讓牠們遠離道路,我們的走廊實際上是努力讓牠們遠離人類、車、狗,讓牠們可以安全穿越這片土地不必忍受人類。」

班加洛無尾熊在2019年成立,到現在已在119處種植超過33萬6千棵數,預計在2025年完成50萬棵樹木種植,他們希望此舉能帶來拋磚引玉的效果。

班加洛無尾熊志工史塔克表示,「無尾熊應該擁有未來,所有野生動物都應該擁有未來,如果我們不種植樹木、不停止砍伐森林,他們的未來確實讓人擔憂,我們沒有太多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也不能老是依賴政府。」

無尾熊基金會最近的一份報告也指出,澳洲無尾熊每年能為旅遊業帶來32億美元、約1千億台幣的經濟效益。

而人口5百萬的紐西蘭卻有2500萬隻羊,是世界上第二大羊毛生產和出口國家,去(2022)年總共出口了8400萬噸的羊毛、價值2.32億美元,超過73億台幣。當地有牧場倡導剃羊毛要站在綿羊的立場,像是給牠門聽古典音樂減緩緊張。

為了讓這項事業能夠永續發展,也為環境盡一分心力,牧場主人還想方設法降低羊甲烷的排氣量延緩全球暖化,因此也是第一家被政府研究機構認證的減碳牧場。

牧場主人蘿絲指出,「有些不可抗力可能讓綿羊感到壓力、損害牠們的健康,但有些是我們可以控制的,像是腎上腺素、飼料,就同牠們平常與我們接觸的經驗一般。」

牧場主人說,每隻綿羊約重達60公斤,剃羊毛是辛苦的體力活,同時還要具備技巧和耐力。傳統上,比較注重速度卻很少考慮動物的福利。

牧場經理曼斯菲爾德認為,「在這座農場,我們更關注動物福利,因此剃羊毛的速度不那麼重要,我們每天可能少剪50隻羊也許因此少賺好幾百美元,但把整個羊舍裡的羊全部剃完後,我們反而從羊的身上得到反饋。」

牧場主人說,讓綿羊感到放鬆、幸福,才能剃出優質的羊毛,不輕易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