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巨鳥重見天日!發現保存完好的「牛頓巨鳥」頭骨化石

澳大利亞古生物學家最近挖掘出了一個保存完好的牛頓巨鳥(Genyornis newtoni)頭骨化石,這種巨大的無飛行鳥類約在4.5萬年前滅絕。此最新發現讓我們得以一窺這隻「巨型鵝」的奇妙世界。

重現巨鳥的棲息地

這張插圖展示了牛頓巨鳥在濕地或沼澤邊緣的生活場景,靈感來自南澳大利亞州的Ngarrindjeri地區以及Coorong和下莫瑞河周圍的地點。在牛頓巨鳥活動的時代,這類環境在全國範圍內更為普遍。許多牛頓巨鳥化石都是從北方的Callabonna湖發現的,當時這裡是一個濕潤的地方,如今則變成了乾燥的鹽湖。

發現巨鳥的頭骨化石

此前唯一已知的這種鳥的頭骨是在1913年報告的,但它嚴重損壞,所剩無幾。這次新發現的頭骨標本保存完好,位於南澳大利亞州內陸偏遠地區的鹽湖Callabonna的乾燥湖床中。這隻巨鳥的頭骨巨大,有著龐大的腦殼、大型上下頜和不尋常的頭冠。尤其是上喙,顯示出令人驚訝的形態,將這種鳥類與其最親近的親屬區分開來。

利用現代鳥類作對比將肉體『重新』附加到化石上

Flinders大學的Phoebe McInerney博士表示:「牛頓巨鳥的上頜像鸚鵡一樣高而靈活,但形狀像鵝,有著寬闊的口腔、強勁的咬合力,能夠在口腔頂部壓碎柔軟的植物和水果。」頭骨的某些方面還顯示出與早期分化的水禽類似的復雜相似性,如南美的尖叫鳥和澳大利亞的喜鵝。

Flinders大學的Trevor Worthy博士補充道:「我們特別興奮地發現了首個牛頓巨鳥的上喙化石,這讓我們能夠首次為這種鳥類『畫』出一張臉,顯得非常與眾不同,卻又像鵝。」

擁有適應水生環境的特徵

頭骨形態的評估讓研究人員能夠深入了解這種鳥類頭部的功能。Flinders大學的Jacob Blokland表示:「骨骼的形態以及其上的結構,部分與與其互動的軟組織相關,如肌肉和韌帶及其附著部位或通道。利用現代鳥類作為對比,我們能夠將肉體『重新』附加到化石上,讓它們『復活』。」

此外,古生物學家發現,牛頓巨鳥擁有幾種適應水生環境的特徵,這些特徵使其在頭部浸入水中時能夠保護耳朵和喉嚨免受水的侵入。這些適應進一步支持了這種鳥類實際上是一種巨大的史前鵝,並可能與其滅絕相關,因為南澳大利亞北部的淡水體現在大多已變成鹽湖。

研究人員總結道:「通過這個頭骨,我們現在對牛頓巨鳥有了更多的了解,對這些曾經廣泛漫遊澳大利亞內陸的鳥類及其最終消失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這項研究發表在《歷史生物學》期刊上。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Jacob C. Blokland. cc By4.0

圖片來源:Historical Biology  cc By4.0

參考論文:
1.Skull morphology of the enigmatic Genyornis newtoni Stirling and Zeitz, 1896 (Aves, Dromornithidae), with implications for functional morphology, ecology, and evolution in the context of GalloanseraeHistorical Biology 

延伸閱讀:

1.辛巴威新種恐龍大發現:揭開史前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