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歌劇公司全年營運虧損490萬澳幣 但他們不怕

▲(photo from opera.org.au)

澳洲歌劇公司(Opera Australia)公布2023年度報告,全年營運虧損達490萬澳幣,比起上一年度新南威爾斯政府還提供100萬COVID-19補助款時的447878元,金額大為增加。

2023年是雪梨歌劇院建立50週年,澳洲歌劇公司推出30個製作,包括14部歌劇、13場音樂會、3部音樂劇,其票房總銷售額約6570萬元,同樣大幅低於上一年度的7980萬元;到場觀眾也從上一年度的507場演出、627000人,下降到454場、492000人。唯有初次購票者從2022年的50%增加到60%,多是拜音樂劇之賜。

整體財務方面,澳洲歌劇公司用度七成自籌,其中52%為票房收入;另有24%來自政府跨年度款項、6%為政府專項計劃款與慈善捐助。

因該公司資本基金為全年挹注達1百萬,讓2023年淨損失最終被壓低到170萬元。

澳洲歌劇公司執行長Fiona Allan認為,中短期來看,這樣嚴竣的形勢不會有太大變化,沒有什麼藝術團體可以自外於生存危機,不過光以2023年度報告結算的時間來說,也還不到見真章的時候,尤其是COVID-19的餘波未消,觀眾仍在回流之中。對他們來說,最好的消息是在夏季拿出了五個全新製作,堪稱史上之最,吸引大家紛紛出籠。

而未來可見的最大挑戰,在於可預測性,因為如今人們往往在最後一刻才動手訂票,讓營運方無法從樂季票券開賣時就開始即時察知節目的表現,也就愈來愈難估計成果。這不只關乎早期成本回收,更關乎售票期間應如何進何操作行銷、與觀眾建立連結,他相信同樣的問題,也正在其它場館發生。

綜觀該公司2022-23年的所有製作,吸引最多觀眾的是帶來145845人次的《西貢小姐》、超過94000人的《歌劇魅影》,還有36947人的《灰姑娘》;以及重演的《蝴蝶夫人》(44697人)、《阿依達》(33183人)、《波希米亞人》(22937人)和《唐喬望尼》(13833人);叫好不叫座的,則是只得到20000人次的《指環》。

但這會不會讓澳洲歌劇公司在藝術投資方面縮手?Allan明快地說不。雖然追求減少開支、增加效率,以體量如此龐大的機構來說,他認為比較聰明的選擇其實是創造高藝術性的產品,並維持財務健康——兩者並不衝突。

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