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球的ChatGPT,比元宇宙更適合影視行業

進入2023年,全球科技的熱點屬於ChatGPT。

科技領域的風口,如社交網路,網際網路金融,共享經濟等等,曾經也是能夠各領風騷三五年的;過去數年,風靡全球的clubhouse和元宇宙以及web3,在國內的保鮮期大致就是一年,當然,這些新概念確實在改變著網際網路生態,也似乎在改變整個網際網路的格局。

科技和文娛不分家。作為文娛行業的觀察者,讀娛君更在意的是ChatGPT對娛樂內容產業會產生什麼影響?又會有哪些文娛上市公司率先追趕ChatGPT的浪潮,成為這波資本行情的受益者。

元宇宙之後,ChatGPT火遍全球

ChatGPT是什麼?又有什麼魔力在全球掀起如此的追捧浪潮?

據報導,ChatGPT是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於2022年11月發佈的聊天機器人,由於其具備複雜且生動的語言互動能力,該產品在推出5天後使用者數突破100萬,兩個月後月活便達到1億,成為歷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應用。

通俗來說,可以認為是ai的更高等級應用,如果說小冰,siri等是幼兒園的認知水平,ChatGPT大概已經達到中學水準,可以在分析、蒐集和處理資料之後,給出一份中規中矩的答案。對於近期ChatGPT概念股為什麼會持續大漲,上投摩根基金認為,對於資本市場來說,ChatGPT的出現提升了人類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的上限,直接打開了市場對AI題材的想像力天花板,因此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對國內市場而言,春節前ChatGPT已經在小範圍內已經非常火熱,但就在過去一週,ChatGPT開始走出圈層,進入公眾視線。很多網友都在社交媒體曬出和ChatGPT的聊天記錄,透過這些聊天記錄可以看到,ChatGPT對“提問的理解能力特別好,具備一定的思維鏈能力, 能給出更符合人類偏好、理解性更好的回答”。

從科技圈火到創投圈,又到全民熱議,ChatGPT可能僅僅用了3天,知名媒體人胡錫進就發佈了數條關於ChatGPT的內容,他的關注群可能不是科技敏感人群,而是高度關注社會熱點的人群,以此為例,可見ChatGPT在國內也是破圈了!

ChatGPT可以做到什麼高度?會成為新的全民應用嗎?

作為一個非科技圈的從業者,從看客角度來說說ChatGPT類應用在國內可能會達到什麼高度。

在ChatGPT大火之際,看看巨頭們的應變。

作為ChatGPT開發商的投資者之一,微軟在北京時間2月8日凌晨召開發佈會,微軟正式宣佈推出由ChatGPT支援的最新版本人工智慧搜尋引擎Bing(必應)和Edge瀏覽器。微軟CEO表示,“搜尋引擎迎來了新時代”。微軟必應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升級,允許使用者與其聊天,以搜尋查詢更詳細的答案。——在宣佈該消息之後,截至當日美股收盤,微軟股價大漲4.2%。

Google母公司字母表公司6日宣佈將推出聊天機器人“巴德(Bard)”,在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與最近大火的微軟公司ChatGPT一較高下。

此外,據媒體報導,接下來蘋果公司、人形機器人等物聯網(IoT)公司也將快速擁抱ChatGPT;臉書已表示,將向OpenAI支付數百萬美元,採用ChatGPT為Facebook和Instagram生成創作者內容等等。

國內市場,百度率先擁抱ChatGPT。2月7日,百度確認,其ChatGPT“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將於3月完成內測並向公眾開放。百度透露,早在2022年9月,公司CEO李彥宏就判斷人工智慧發展在“技術層面和商業應用層面,都有方向性改變”。業界推測,百度那時候就開始研發“文心一言”。

從外界分析來看,普遍認為在ai技術已經有相當積累的百度,是最有可能推出較為成熟的ChatGPT類產品。

未來,隨著ChatGPT的熱度持續攀升,相信會有更多的國內公司進入這一領域。但普通網友需要甄別的是,打著“ChatGPT”旗號拉盤和割韭菜的,在每個風頭來的時候,總有人揮舞鐮刀割韭菜,普通人需謹慎。

從目前來看,ChatGPT以及未來有可能推出的中文類產品,其實不太可能成為類似微信、微博以及短影片的全民應用;但有可能在和其他產品相結合,成為內容創作的基本工具之一,未來是可以期待的。

那麼,ChatGPT在娛樂內容行業會產生什麼影響?會帶來比元宇宙更多的影響嗎?值得探討。

ChatGPT,比元宇宙更適配娛樂產業

之前,在元宇宙爆紅之後,很多影視公司都推出了相應的元宇宙規劃,包括華策、華誼兄弟、慈文傳媒等等,但最終的落地情況不得而知。從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來看,娛樂行業和元宇宙的結合,更多的還是以“數字藏品“為主。

事實上,元宇宙的浪潮在過去半年裡已經悄然退潮,網際網路大廠們也沒有找到適合的發展路徑,投機者在發幣和數字藏品之後也沒有更多的變現之道,至於技術積累不夠的影視公司們,元宇宙之路更多的還是存在於“理想之中”。

但ChatGPT類的應用,也就是更好的ai工具,在娛樂產業可能“大有可為”。

以娛樂行業最常見的危機公關聲明或道歉聲明為例,ChatGPT的水準比半數的明星和其工作人員的水準可能都高:

以上截圖來自Weibo

關注ai行業的網友們可能會瞭解,在過去數年,軟體寫劇本,軟體寫小說,軟體寫新聞稿等等,已經算是較為常見,隨著更高能力的ChatGPT,在高度自動化的學習能力基礎上,是有可能從文字創作層面取代部分人力的——這或許也代表著從創作源頭的ai化,是有可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娛樂內容生態的。

除此之外,ChatGPT的功能提升,是可以讓因元宇宙備受關注的“虛擬偶像”真正的成為高度智能的虛擬人吧,至少可以朝著這個方面更快的發展,而不是像之前,虛擬偶像背後還需要“真人”的全程參與。

而在影視工業化以及智能化的發展過程後,ChatGPT或許可以更多的參與,讓創作者更聚焦於創意本身——當然,這些都是美好的想像;但ChatGPT如果和拍攝、特效等裝置和軟體有更深入的結合,在一般的功能處理下是有可能更高效也更降低人力成本的。

至於娛樂內容產業最重要的長短影片平台,早已經奔著智能化、工具化的方向發展,和ChatGPT也有著更多的結合可能,從內容生產到宣發以及互動等,都是有著提升的空間的。

讀娛君認為,對娛樂內容產業而言,ChatGPT是比元宇宙更親民的風口。但前提是應用,而不是“研發”,所以,期待國產ChatGPT能夠儘早問世。

小結

綜上,ChatGPT的熱度不可阻擋,問題是可以多熱,以及熱多久。

曾幾何時,網際網路最流行的一句話是“你永遠不知道對面是一隻狗還是一個人”,隨著智能程度更高的ChatGPT的出現,這個情況或許真的會出現——事實上,從全行業來看,機器客服(或智能客服)早已是主流,但處理消費者的諮詢投訴等大多數都是很難做到快速和及時,ChatGPT會讓這種情況改變嗎?

其實,ChatGPT離我們這些普通影視愛好者也很近,展望一下,在不遠的將來,作為影視愛好者的“你”,只需要輸入片名以及喜歡還是討厭,就可以輸出一篇1500字的“原創影評”!到了那時候的春節檔,爭議應該會比流浪地球2和滿江紅事件會更大,更熱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讀娛”(ID:yiqiduyu),作者:零壹,36氪經授權發佈。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