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復建工程最大推手 砌石師傅巧手展生態工法

以人力將石塊材料先進行剖石並依大小分類,以減少施工期間尋找適合石塊的時間。(圖: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以人力將石塊材料先進行剖石並依大小分類,以減少施工期間尋找適合石塊的時間。(圖: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以人力將石塊材料先進行剖石並依大小分類,以減少施工期間尋找適合石塊的時間。(圖:新北市農業局提供)

工程師節,在災害復建工程中,背後最大的推手便是在工程第一線的工程師們,曾明春與潘扶國協助新北市政府完成各項護岸改善、災害復建工程,曾於一一二年榮獲新北市政府「工程技術人員貢獻獎」,新北市政府農業局昨(六)日表示,在工程界為社會努力的工程師傅,以安全為前提,用生態工法打造人與自然安全、舒適的環境。

近年生態工法意識抬頭,為了預防溪流侵蝕河床,常以砌石工法來防護邊坡,也就是在溪流岸邊堆疊石頭。砌石工法從選石、切割剖石、搬運疊砌,每一道程序都是需要經驗累積才有辦法準確並快速的完成,選石以砂岩或火成岩為佳,石材堅硬不易破裂,若太大的石塊不適合做砌石護岸,則需剖石;切割石塊時須先以肉眼判斷石材剖面紋路後,以電鑽於石材紋理處沿預定剖面線鑽三至五孔,再塞入栓子,接著以氣動打石機平均來回施加壓力,待石材達到受力極限後便即裂開成兩半。

而在搬運及疊砌作業時,在工程中透過巧奪天工的砌石技術將河道護岸以1:0.3的完美斜率(每往上一公尺,斜度即向外推三十公分)搭配五至七顆石頭圍砌完成線型優美的河道護岸,這樣的工法除了結構堅固安全外,亦可兼顧美觀及營造生物棲息空間。

「林口溪上游支流災害復建工程」,因當時(一一一年六月)豪大雨造成河道兩側既有石籠護岸沉陷傾倒及道路掏空,當時復建工程施工又恰遇汛期,整個工期近一半的時間都在下雨,且溪道狹小無法容納兩台機具併行,為了避免後續災害擴大及工程如期如質完工,施工多在天候允許下進行,師傅們常泡在溪水裡面施工,並調整施工作業流程,每日提早施工以維持進度,有時甚至大雨後導致工地泥濘使施工機具無法運行時,師傅便以人工方式進行堆砌。

工程將護岸改造為複式斷面,枯水期可滿足基本通洪需求並提供水生動植物環境的緩衝空間,豐水期則避免溪水暴漲造成溢流,除了提昇環境景觀及安全,也營造生態友善環境,創造生態、防洪、景觀三贏之工程優質永續環境,讓在地居民直呼「一看就很安全,讓人放心」。

新北市農業局長李玟表示,新北市以工程、生態環境及景觀營造為並重目標,以環境安全為前提減少水泥使用,減少碳排放,同時感謝在工程界的技師們,未來市政府團隊將繼續努力為市民打造宜居樂業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