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事聽不懂我的婉轉拒絕?」致拒絕恐懼症者:別人對你的尊重,從來不是因為你的順從

有的時候對別人說「不」,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不讓別人給我們增添負擔是合情合理的。某些會耽誤自己事情的求助,我們應考慮一下幫忙的後果。用恰當的語言,表明你的原則不容越線;用恰當的方式,讓對方知道該適可而止。

臉臉是我的鄰居,因為她廚藝甚佳,我常常去蹭飯,便和她熱絡起來。每天早上我都比臉臉要早半個小時出門。有一天在電梯裡碰見她,一問才知道,她的一位同事住在隔壁社區,兩人上班順路,所以臉臉要調整時間,提前出門去接同事。她明顯有些不情願。

臉臉和那個同事不是同一個部門,平時交集不多,更談不上什麼交情。上個月某天早上,臉臉在路口碰見這位同事叫不到車,便搖下車窗問了句:「我載你過去?」

同事上車之後連連道謝,說自己正在因為起床晚了而懊惱,上班尖峰的車又特別難叫,說臉臉是她的幸運女神。「以後我們一起走吧,我可以幫你帶早餐。」臉臉有點不情願,但又不好意思打斷同事的話,只好不出聲也不點頭,繼續開車。畢竟對於成年人來說,沉默已經是一種拒絕了。

沒想到的是,之後的每天早上,這位同事都在臉臉開車的必經路口等她,老遠看見車子過來就對著她招手,稍微晚來幾分鐘,就是簡訊語音、電話的連環轟炸。

臉臉有些不開心,早上尖峰雖然壅塞,但自己一個人在車裡,聽聽音樂和廣播,也算是工作前給自己的緩衝時間。自從帶了同事,每天早上的獨處時光變成尷尬的閒聊。她嘗試過很多種委婉的推託辦法,比如說自己早上要先去一趟超市買蔬菜沙拉,或者要幫哥哥送小侄女去幼稚園等,但她得到的回應卻是,「那我也跟你一起去送小朋友上學吧」,或者「蔬菜沙拉我也喜歡,我也去買一份好了」。

「為什麼不直接說你更習慣一個人出門,不想被長期打擾呢?」我問臉臉。

「怎麼說都是一起共事的人,拒絕她總是有些不好意思。」臉臉撇撇嘴。

有太多人情的煩惱並不來自拒絕本身,而是明明不願意付出,又不想要承擔拒絕的代價,所以才總將希望寄託在對方身上,希望對方能夠領情且知趣。不管我們到了什麼年紀,天生對人際關係的不安全感還是會存在,生怕拒絕別人就會被割席,被拋棄,被討厭。於是能否滿足別人的需求,似乎成了我們能否被喜歡的指標,為了這個指標,就算我們委屈到千瘡百孔也在所不惜。

兩個月後的一天,臉臉生病請假後沒有早起,吃了感冒藥準備繼續睡。剛剛有了睏意,就被同事電話吵醒:「你到哪裡了?今天有些晚哦。」

臉臉一想,不如索性攤牌好了,說:「我今天請了病假,而且以後我們也不要一起走了。平時還是各走各的,如果哪天有急事再打電話給我。」同事在電話那頭愣了幾秒,便掛斷電話。

我們總是害怕在拒絕後就失去這個朋友,但其實有時候對別人說「不」,並沒有什麼關係,因為不讓別人給我們增添負擔是合情合理的。某些會耽誤自己事情的求助,我們應考慮一下幫忙的後果。用恰當的語言,表明你的原則不容越線;用恰當的方式,讓對方知道該適可而止。

讓臉臉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去了公司,大家看她的眼神都怪怪的。午餐的時候,臉臉的助理說,那位同事昨天一早到了公司便顯得很委屈,說臉臉不近人情,順路都不願意載她,她每天都幫臉臉帶早餐,並沒有白搭便車等。

「公司的人不理解你,那你有沒有後悔拒絕同事?」

「沒有,我反而慶幸自己說出了口。她坐了我兩個月的順風車,因為我的拒絕就到處賣慘,這樣的人還是早早遠離的好。」

你看,即使你勉強去按別人的意願行事,也未必能獲得他的喜歡和尊重,有時候換來的反而是得寸進尺,甚至是翻白眼。被你拒絕的人有權利不感恩戴德,而你之所以拒絕,也因為不是非要成為對方口中的「好人」。

也有人說:人情本就是相互虧欠,才能夠彼此掛念,有時候我也不是自己不能做而一定要麻煩你,只不過是想借某件小事來讓你想起我。

但是,生活中大多惱人的麻煩,並不是來自與我們關係親密的人,而是不太相干的人不請自來地麻煩你。例如「等一下回來路過燒臘店順便幫我買便當吧」、「想要出門玩幾天,幫我餵一週寵物吧」、「今天被主管批評了,心情好差,出來陪我喝酒吧」,或者「下午我想早點走,你幫我做一下表格吧」、「明天的例會我不去了,幫我簽到」,等等。

順便、幫忙、拜託,這些詞從他們口中輕輕鬆鬆地說出,好像內心的潛台詞是「反正也不是難事,你不會忍心拒絕我吧」。你有沒有發現,在心不甘情不願地幫了對方之後,也很難獲得那種「送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滿足,反而心裡悶悶不樂。

有一次我的一位大學同學來這邊出差,打電話問我是否方便來我家留宿兩天。我是獨居,家裡剛好有一間空房,於是爽快地答應了。

沒想到,當天她來時還帶了一個女孩。她私下對我說,女孩是她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得知她來這裡想一起住。我想了一下,覺得家裡人多會影響彼此休息,於是告訴她,由於我長期自己住,沒有準備多餘的枕頭和被子,恐怕她們不能在我家住了。「在離我家不遠的地方,有個CP值很高的酒店,我已經幫你們預訂了。我可以送你們過去。」

同學雖面露尷尬,但也就順水推舟地答應了。

如果自己的理由正當,不要害怕拒絕他人。理解自己不拒絕的理由,也敢於承擔拒絕的代價,是一種強大和成熟。當一個成年人開口提出要求的時候,他的心裡根本預備好了兩種答案。所以,給他任何一個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接受和忍受被拒絕,是每個成年人應該具備的基本心理素質。

他人對你的尊重,從來不是因為你的順從。相反地,懂得拒絕才能讓別人看到你的原則和底線,也才能讓你從人情世故中得到解脫。

有些人不敢拒絕他人,而有些人卻是不會拒絕他人。拒絕他人需要一定的技巧,有時利用簡單直接的方式讓對方死心,而有時採用婉拒的方法會使對方好受一些。拒絕雖然會讓人失望,但婉拒卻將失望降到了最低的限度。它既沒有讓他人覺得很不舒服,也能夠讓對方理解你的不得已。在你確實是不便幫忙時,直接拒絕是最有效、最正確的方式。我很喜歡前段時間看到的一段關於蔡康永的採訪,他說:「其實我是鼓勵大家做一個比較冷淡的人,我不認為過於溫暖是一個和別人維持良好關係的立場,如果被溫暖兩個字給綁住,就更吃力了。」

當然,冷淡也不是冷漠,只是充分給自己說「不」的權利。讓別人知道你的界線在哪裡,才能換來真實的、將心比心的關係。

作者簡介_萬特特

暢銷書作家。人間觀察家。頭腦和心都不複雜,所以保持了少女感,眼中有風,心中有愛,又乖又江湖。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出版 《這世界很好,但你也不差》


更多今周刊文章
「先生吐血那次,光第1個月就花掉快40萬...」老老照顧的真實無奈:我已經70幾歲,再長照下去我會倒
養一個小孩到大學要花多少錢?每月5千元定期定額0050,連補習都付不起!存股這3檔滾出千萬教育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