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低血壓?嚴重嗎?

談到血壓,多數人擔心的是會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的高血壓,不過也有一群人卻是因為低血壓而困擾。低血壓嚴重嗎?醫師強調,重點是有無伴隨不適症狀!


臺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任光,曾在接受《好健康》會刊諮詢時提到,原則上,若收縮壓在90毫米汞柱以下,或舒張壓在60毫米汞柱以下,只要其中一項符合,就可稱為低血壓。

為什麼會低血壓?

原因一:

低血壓最常見原因是低容積性,例如水份攝取太少(脫水)或大量出血(缺血)。


所以,當患者為女性且血壓較低,要注意是否正值月經期,因為出血量比較大導致血壓低。此外,當我們去捐血後,醫護人員會請捐血者在旁邊休息一下再離開,就是要避免因為捐血導致短暫低血壓引發頭暈不適。


原因二:

有心臟疾病、心臟功能不好,打出去的血壓就比較低。此種情形則需治療心臟疾病。


原因三:

還有一種稱為姿勢性低血壓,如本來躺著或蹲著,突然要站起來,因為姿勢突然改變,血液來不及打到腦部,出現頭暈現象。一個原因是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失調所致,此外,有些藥物也會造成姿勢性低血壓,像攝護腺病人或心臟科病人會服用的降血壓藥α阻斷劑,也可能有此一副作用。若有這個狀況,可請醫師調整藥物種類或藥量。


原因四:

內分泌如腎上腺荷爾蒙分泌不足,也可能導致低血壓。


若無上述症狀或疾病,只是無症狀的低血壓,就不用太在意,因為大部分低血壓不見得找的到原因。但建議定期量血壓,了解自己平時的血壓數字,若有天發現數字比平常高出許多,例如平常收縮壓和舒張壓是90、50,某天卻出現110、70,最好就醫詳細檢查。全文請見 https://pse.is/GV8X7